【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关于“天人合一”的一些思考,希望对需要关于“天人合一”的一些思考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3页3587字)
说明:[提要]: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其“天人关系”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
问题。历代哲人对天,人的观点和定义都不尽相同,因此天,人被分别赋予了自然、自然规律、义理、天帝、阳气;王者、圣人、或普通人数重内涵,并引起了围绕这数种内涵所展开数千年来的争论。
[关键词]:天,人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它不但是中国国家哲学的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的思想体系,不论是属于大传统还是小传统,如道家、中国化了的佛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医家,以至风水、气功、武术、房中术……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儒家的“天人合一”之说起源应在孔子以前,亦即应在巫术时代或万物有灵论的时代。“天人合一”,何谓“天”?何谓“人”?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如天,即有所谓主宰之天、命运之天、义理之天、自然之天、人格之天的分类法,还有与此大同小异的分类法。其实在大传统的文献中,这些概念的界限未必清楚,古人用“天”这个词的时候,也未必有那么多讲究.与物质与意识、存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对应,“天人关系”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既然对所谓的天和人有着不同的解释,其概念模糊不清,那么就让我们来先看看什么是所谓的天,人。
中国哲学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中国哲学之“天”从未获得“纯粹的哲学形式”,绝对不是一个哲学概念。在中国哲学中,天是一主干概念。“天”蕴涵自然、自然规律、义理、天帝、阳气等数重内涵,逻辑内涵混杂,外延不确定。概而论之,中国传统学术之“天”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宗教之天、伦理之天和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宗教意义是天概念最古老的内涵。现代的电视电影中经常可以看见古代人在盛大的节日宰杀牲畜来祭祀的场面,即使现代,在非洲等一些未开化的部落也仍然保留着这中宗教传统。《圣经》里也有这样的叙述:在耶稣受难之前,犹太人是以宰杀羊羔等动物牺牲来表达自己相信那将来的“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的血,能洗除罪人的罪。可见,宗教之天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而在中国,天的这种宗教涵义,在商周时代已有了较完备的发展。殷人崇拜天,以天为神,称之为“帝”,并赋予天以一元的形式和意义。即使后来出现了天人相分的观念与行为,但是宗教之天在中国思想文化中还是具有绵绵不断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1.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国哲学史. 陈清 著.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3.传统思想新论. 王克奇 著. 齐鲁书社;
4.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庞朴 著.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以上书目于“中国数图浏览器”上浏览
5.中国文化导论. 李宗桂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