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学习和认识劳动价值论,希望对需要学习和认识劳动价值论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9页7988字)
说明: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吸取古典经济学派亚当&
#8226;斯密、大卫&
#8226;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积极成果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对经济学说的重大贡献。在国外,出于种种原因,一百多年来围绕这一理论的争论没有间断。在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新的形势提出了对劳动价值理论如何理解和认识的新课题。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理论界讨论的一些重大
问题,明辨理论观点上的是非,对于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追宗寻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人的劳动和生产
资料结合都会生产出产品,农民种地可以生产出粮食等农产品,工人做工可以生产出布匹等工业制品。如果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拿到市场上交换,那么粮食、布匹以及诸如房屋、电脑等产品,都成了商品。毛泽东说:“商品这个东西,千百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他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作了巨大的研究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的科学规律来。”马克思从市场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商品,从商品中抽象出价值,又从价值中抽象出劳动,从19世纪40年代初开始,历经近二十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点在于揭示商品的社会性本质和劳动二重性,进而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实质。
马克思指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商品的具体形式的劳动,种地的劳动不同于织布的劳动,织布的劳动不同于制造机器的劳动,在这些不同的劳动中人们支出的体力和脑力的形式各不相同,因而创造了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抛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从各种具体劳动形式中概括出来的,是劳动的共性,这就是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劳动力,包括体力和脑力。这种抽象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正是价值的质的规定性。那么价值的量又是怎么决定的呢?我们知道由于生产条件、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一样,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不一样。商品的价值量显然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需要强调指出,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了人和人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劳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决定了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劳动产品即使用价值是任何时代、任何个人都可以生产的,但产品转化为商品,只有雇主和雇员、卖者和买者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现象看是物和物的关系,从本质看却是人和人的关系。这种人和人的关系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就是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目录: 一、追宗寻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二、旧题新议——科学劳动的价值
三、经纬财富——从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