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之我见,希望对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之我见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2页2317字)
说明:所谓的文化就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主要指人的思维、行为、宗教等等,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继承性。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
#8226;泰勒爵士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所接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和习惯”。因此,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就如同习惯对于一个人,有句名言叫做“没有习惯就是最坏的习惯”,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就成了一个没有习惯的人,其实那也并不是没有文化传统,而是拥有了最坏的文化传统。如果盲目地模仿他人,不考虑他人形成此种习惯的条件和原因,所染上的也只能是恶习。
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层面,如爱尔文&
#8226;哈奇就将语言就视为潜文化,而且认为以语言使用为标志构成了民族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每个成员所共有的,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中,它显示着自己的独特性。因为构成世界文化的民族文化首先就必须是民族的,不显示自己民族特性的文化是没有生命的,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就会失去民族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通过“礼”来展示的,在中国众多的思想学说中,儒家最重视“礼”,所以人们常常把儒家思想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
然而,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学说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孔子一些言行,特别是孔子的言行在历史上也被不同时代的人赋予自己的理解,使之着上了不同的时代色彩,宋明时代的人对儒学的理解显然不同于汉唐时代的人。但就其继承性而言,我们说宋明时代的文化是对汉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五四运动开始了新文化运动,而这“新”的文化是不可能摆脱“旧”的文化传统的。在对待两种冲突的力量的价值判断方面,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太容易陷入简单化的判断模式,即,革命的对立面一定是反动的,这其实是人类幼年时代的──也即原始的思维方式。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种正义的力量不相容的现象,亚里斯多德在论述悲剧的理论时就肯定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提出了“砸烂孔家店”的口号而全盘否定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主体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百年历史也充分证明了离开自己的民族传统是行不通的。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文化,在我们高举着反封建的大旗下,一切旧的文化观念似乎都应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去,然而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我们之所以反封建,是因为作为政治制度的封建社会制度阻碍了产生力的发展,而文化的继承性是客观的规律,在新的社会制度下,旧的传统文化必然要有所保留,因此在对待传统文化的
问题上,列宁在论述无产阶级文化时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中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吸取精华、剃除糟粕”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