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论马克思《手稿》关于人的科学的思想 ,希望对需要论马克思《手稿》关于人的科学的思想 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6页9316字)
说明:
【内容提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扬弃德国思想界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关于人的科学的思想。其内容包括人的自然本质、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性特征四个层面,前三者构成人的本质结构,个性则是人的本质结构的具体存在方式。人的本质结构呈现为“双重存在”,包含着受动性和能动性、实然性和应然性、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的矛盾统一,其内在的张力是推动个人行动以至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 键 词】人的科学/人的本质结构/科学因素/价值因素
【 正 文 】
马克思在清理、批判、吸收和扬弃德国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基础上,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己对人的多层面的本质属性及其结构关系的分析。如果我们细心加以辨认,仍然可以发现每一种说法的来源,例如关于人的自然属性、类属性,可以看到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类存在”、“对象化”的影子;关于人的社会属性,其中包含着对黑格尔的普遍意识、历史发展以及费尔巴哈、赫斯的“交往”理论的吸收;关于人的个性存在,透露出对于施蒂纳“唯一者”的扬弃。但是,如果从总体来看,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属性及其结构关系的阐述,自然是在融汇前人思想基础上所实现的超越,是与他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同步进行的新的创造。
人的自然本质
人的肉体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个人要活着,就必须到自身以外的自然界去寻找吃、穿、住等方面的生活必需品。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所阐发的自然主义(唯物主义)原则,把人看成自然界的特殊的存在物,其本质是由外在对象的性质所显示的:水供饮用,光供照明,动植物产品供食用等等。“饥饿是我的身体对某一对象的公认的需要,这个对象存在于我的身体之外、是我的身体为了充实自己、表现自己的本质所不可缺少的”,“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P168)人的这种自然属性,同其它动物一样,是共同具有的属性。
目录:
1.人的自然本质
2.人的类属性
3.人的社会属性层面
4.人的个性特征
5.发挥独立自主的能动性所决定。
6.人是受动与能动、实然与应然、科学因素与价值因素的统一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康斯坦丁诺夫主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