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世界可知性问题阐释的历史演进,希望对需要世界可知性问题阐释的历史演进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7页4238字)
说明:摘 要:世界可知性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始终是哲学研究的重心之一,历史上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阐释。这种阐释大致有本体论,语言论和实践论三个阶段,只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阐释才提供了理解世界可知性问题的科学视域。
关键词:世界,可知性,阐释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世界是可知的,抑或不可知?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这种种解释推动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索,但很难令人信服地说已有一个相对合理完满的
答案。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阐释历史过程的演进的分析,揭示这一问题的内涵及解决之道。
一 本体论阐释
近代哲学以前,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阐释,是构建在独立于人之外的世界本体的预设基础之上的.人们追问的问题是:世界是否可知?如果可知,其理据何在?世界是否彻底可知?如果不是彻底可知,其界限何在?古希腊人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巴门尼德认为,“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苏格拉底、柏拉图都坚信人类的心灵、灵魂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得到真正的知识.但怀疑论者指出,人类的理解力只能把握现象中已有的东西,一切理性的东西都离不开感觉经验.人是依赖感觉去把握存在的,而感觉的主观性、不确定性说明思维并不能绝对地反映存在。因此高尔吉亚认为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知。
目录:一 本体论阐释
二 语言论阐释
三 实践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