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学生天下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印度共产党(马)的现状及其政治主张”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内容提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是印度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在印度国内具有较大影响。该党于2002年3月19—24日召开了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将该党的基本情况和政治主张及策略方针综述如下。
【摘 要 题】政党动态
【 正 文】
一、印共(马)的历史及现状
印度共产党于1920年10月成立。1929年英国殖民政府以“密拉特谋叛案”对印度共产党进行镇压。1933年12月,印共召开全国代表会议,选举党的临时中央并加入共产国际。1934年7月,印共被宣布为非法。1936年印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大社会党和国大党,党的力量有所发展。1940年3月,因与国大社会党发生分歧,印共党员被该党开除。1942年7月,印共接受英国共产党“人民战争”政策,宣布支持英国政府反法西斯战争而获得合法地位。1945年,印共党员由150人(1934年)发展到3万人。
印共自成立后,在争取民族独立,发动工人、农民争取自身解放中做了许多工作。但印度的独立却是在以甘地和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领导下取得的。其主要原因包括:英殖民当局对印度共产主义运动采取残酷镇压的手段,致使印共在社会中的影响受到严重削弱;印共对印度资产阶级的反帝作用采取否定的态度,从而脱离了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主流,把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丢给了印度国大党;二次大战后,英国政府将政权和平移交给资产阶级政党,以阻止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印共自国家独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从武装斗争到利用一切合法途径进行斗争的转变。
1946—1951年印度共产党领导的特伦甘纳农民武装斗争震惊了世界。但印共党内关于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道路的争论一直进行到1950年底,印共通过了新的《纲领草案》和《政策声明》。文件指出,印度革命走的既不是俄国道路,也不是中国道路,“而是适用于印度情况的列宁主义的道路”。印度革命要“以一个新的人民民主政府来代替目前的反民主、反人民的政府”。文件提出要采用多种斗争形式,包括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来动员群众,把他们引向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中去。但同时认为,只有经过人民的武装革命才可能建立人民民主国家。这一文件通过后,印共停止了特仑甘纳武装斗争,参加1952年大选,并于1957年在喀拉拉邦的地方选举中获胜,执政一年多。1958年党的五大提出力求用和平方式实现充分的民主和社会主义。
1964年,由于内部分歧一直没有解决,印度共产党发生分裂,以普•孙达拉雅为首的一派起初仍用印共原名,1966年11月改称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我们简称其为印共(马)。另一派一直沿用印度共产党这个名称。1967年5月,印共(马)又发生分裂,党内以查鲁•马宗达为代表的一派开展纳萨尔巴里农民武装斗争,并于1969年4月成立印共(马列)。印度共产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对印度社会性质、革命道路等认识的不同。以丹吉为首的一派主张同资产阶级政党合作,走非资本主义的道路。反对这条路线的一派强调要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通过和平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印共(马列)则主张武装斗争。
70年代末至80年代,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印共和印共(马)开始调整政策,对内政策趋近,两个共产党逐步走上了联合的道路。以丹吉为首的印共因在1977年支持英•甘地的国大党实行紧急状态,声誉大降,并在大选中失利,引起党内不满。1978年4月,以总书记拉奥为首的一派批判丹吉的政策,决定实行反对英•甘地国大党的政策,并与印共(马)等左翼政党合作。丹吉于1981年另立“全印共产党”被印共开除出党。印共(马)欢迎印共反对国大党(英)反人民政策的立场,竞选中协调一致,两党互相调整竞选席位,采取联合行动,开展群众斗争。
印共(马)分裂出来以后,认为革命的性质是反封建、反帝、反垄断资本的人民民主革命,应力求通过和平手段实现人民民主革命,策略是议会内外斗争结合,争取在各邦建立左翼阵线政府,最后在中央建立政权。印共(马)经过近40年的历程,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目前拥有党员72万人,是印度最大的共产党组织。
按照上述斗争策略,印共(马)在地方选举中多次获胜,并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特里普拉邦执政,其中在西孟加拉邦自1977年以来已连续执政25年。作为邦一级的执政党,印共(马)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党员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无私奉献精神。其领导人讲:“我们没有在全国执政。今天群众投我们的票,我们就在台上;明天群众不投我们的票,我们就下台了。”印共(马)认为,党风好,人心向党,党就有力量;反之,党就失去民心,就会被人民所抛弃。第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印共(马)不论在执政的邦还是非执政的邦,都努力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正因为印共(马)密切联系群众,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它的组织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力量仍有发展。
印共(马)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苏东剧变时,党受到冲击,部分党员思想混乱。印共(马)通过召开各种讨论会、深入实际等形式,统一了思想认识,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1995年召开的十五大和1998年召开的十六大,都旗帜鲜明地指出,苏联东欧的剧变,并不能否定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不会持久,社会主义仍具有光明的前途。印共(马)认为,要认清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仍然坚持通过推翻大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政权的人民民主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
二、印共(马)的政治主张
2002年3月19—24日,印共(马)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举行了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印共(马)分析了十六大以来的国际国内形势,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战略、策略,提出了党的纲领,通过了印共(马)十七大政治决议。从印共(马)十七大看,其对内对外政策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反美、反帝国主义
印共(马)认为,世界正面临霸权主义的威胁,同时也面临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和世界贸易率急剧下滑。美国在“9•11”事件之后进一步巩固其在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许多国家的右翼势力也加强了他们的力量,纷纷上台。
印共(马)认为,帝国主义将努力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负担,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对第三世界的剥削将进一步加剧。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国与国之间贫富差异在不断扩大,这必然导致世界范围内各种矛盾的深化。
与印度人民党极力讨好美国不同,印共(马)有较强的反美情绪,认为美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对外侵略行动,来巩固其政治霸权。目前时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联合国及其机构日益听从美国和北约的指挥。
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印共(马)有较高的评价,认为中国稳步的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有突出地位。提出全世界的进步和民主力量要团结在一起,反对帝国主义对全世界的新一轮进攻。
(二)反对经济全球化
印共(马)认为,全球化是帝国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对落后国家不利。印共(马)提出,帝国主义推动的全球化和印度统治阶级实行的自由化政策加速了帝国主义向印度各个领域的渗透。经济开放为跨国公司和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向印度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奠定了基础。官僚政治、教育制度、媒介和文化领域正在从属于帝国主义的渗透。印共(马)号召,作为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政党,应该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霸权的斗争,要团结全世界所有进步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全球化。
(三)反对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
印共(马)认为,在盲目追求自由化和私有化方面,印度人民党已经超过国大党。私有化包括银行、电信、煤矿工业、铁路等部门;零售业、战略防御生产部门也向私人和外国资本开放;金融自由化政策使私有企业包括外国私有企业加入保险业,国家完全受到一伙国际金融投机商的控制。
印共(马)认为,政府取消所有进口限制严重影响了印度工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印度有着世界上最低的税率,这一政策有利于富人。印度人民党通过削减开支使财政赤字缩小,反对通过提高针对富人的税收来增加公共投资,这已经导致越来越严重的伴随着需求不足的经济衰退。
印共(马)认为,印度人民党的统治使农业形势也存在着深刻的危机,甚至富农也遭到严重打击。农业危机还源于农业公共投资的下降以及农业补贴政策的取消,导致农产品增长率降低。农民出售粮食失去了国家最低保护价,土地(占有)最高限额法也被忽视了。农业对全球市场的开放导致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的转变,引起粮食生产率的降低,威胁了食品的自给自足。
自由化政策导致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工业倒闭和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的破产使大批工人失业。就业增长率在1987年到1994年间是以平均每年2.37%的速度增长,而1994年到2000年之间则以1.05%的速度下降。
三、印共(马)的战略和策略
(一)印度社会的性质
印共(马)认为印度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这些国家,资本主义萌芽于前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崛起的资产阶级对旧制度的破坏来建立资本主义),印度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主要是封建主义)因素并存的社会,殖民统治时期的英国统治者和掌权后的印度资产阶级都不想打碎它,这是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现代印度社会是占支配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与等级制度、地方自治和部落制度的混合产物。历史赋予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使命是:团结一切愿意打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力量,巩固革命力量,完成民主革命,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基础。
(二)印共(马)的奋斗目标
印共(马)坚定不移地坚持其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印共(马)认识到,这一目标不可能在现有国家和大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政府领导下得到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可能实现。印共(马)考虑到经济发展状况、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和组织成熟程度,提出马上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所有真正反封建、反垄断、反帝国主义力量联合的人民民主制。
为了彻底地完成印度革命的基本任务,现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取代大资产阶级为首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国家。这样可以完成印度革命未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为把国家引向社会主义铺平道路。
人民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彻底的农业改革,维护农民利益,在农业和工业生产力上肃清封建和半封建残余的束缚。
(三)人民民主革命的道路
印共(马)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转变,即通过发展强大的群众革命运动,把议会和非议会的斗争形式结合起来,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将尽最大努力击败反动力量的抵抗,从而通过和平手段实现这些转变。
目前,印共(马)提出要努力建立左派民主阵线,并能单独地成为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政策的真正替代者。印共(马)认为,改变阶级力量相互关系的惟一途径是加强左派和民主力量,开展反对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把跟随资产阶级政党的群众争取过来。印共(马)要求必须努力动员各个阶层的劳动群众,包括工人阶级和农业工人、农民手工业者、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与妇女、学生和青年一起工作的服务人员,为能够取代统治阶级和腐败政府而斗争。印共(马)提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党的关键的任务是战胜印度人民党领导的政府,为世俗民主价值而奋斗。印共(马)认为,这一任务的完成,将为左派民主阵线的进步铺平道路,因此印共(马)必须在这一斗争中充当领导角色,团结左派,联合所有爱国民主群众,为发展民主路线而斗争,以使国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