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其他类别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 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IT行业在经历了早期的网络泡沫,随后的产业调整后,已逐渐走向成熟,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日趋理性。随着计算机褪去神秘的面纱,成了家庭和办公的日常工具,计算机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和分布也呈现大众化和多元化的态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培养人才的教育行业已成为当前行业进步的推动剂,而计算机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也越来越被各高校所重视。笔者在教育一线工作中发现,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普遍重视专业理论,而教育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的问题。因此,若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扭转课程设置中的理论化倾向,加强实践环节,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拟对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做初步的讨论。
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存在问题目前,各大高校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各有特点但又殊途同归,归结起来,该专业课程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公共课、专业课、通识教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类别项目公共必修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合计学分37 8 27 45 24 46.5 169百分比21.89%4.73%15.98%26.63%14.20%27.5%表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学分比例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对此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教育部门普遍缺乏专业指导。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一般只能侧重于成熟的教育技术理论的教学。以漳州师范学院计算机师范专业2012级为例,培养方案中教育类课程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汉字书写》等七门通识教育课共8学分,教育实习8学分,合计16学分。作为教育专业的课程比重正好是整个课程体系的10%。
该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点问题:课程设置基本是借鉴综合类、理工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导致该课程设置突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性,忽略了该专业的师范性,导致培养的毕业生职前教师专业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教师惯于理论讲授,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热情欠缺,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佳。计算机专业知识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快是任何学科所不能及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经常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才能将新知识和新理念传授给学生。这也就要求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能够运用所学专业去创造性地开展自身工作的能力,这恰恰是学生最缺乏的。师范专业是以培养具有较高学识水平、道德品质和教学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