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毕业论文提纲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 基层医院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胆囊疾病的诊断探讨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正常胆囊和10例胆囊息肉、1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0年5~10月收治患者52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9岁。正常胆囊10例,胆囊息肉20例、胆囊结石20例,胆囊癌2例分别进行三维、两维超声检查,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部分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患者及2例胆囊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仪器与方法:MyLab 60三维超声成像系统,探头为凸阵三维容积探头,频率范围1.5~6MHz。二维超声探头频率范围1.0~8MHz。图像采集:对所有病例常规先行二维超声检查,显示胆囊病变最清晰的断面图像,启动三维模式,作图像采集及三维重建。三维常规采用表面模式及多平面模式,对3例胆囊充满型结石还采用了透明成像模式。资料的分析方法:固定2位医生分别独立地对重建好的三维图像(包括重建好立体图像及多平面的断面图像)与原始二维图像进行比较及分级,比较的指标包括病变的立体形态、表面特征、大小、数目、与胆囊壁的关系,整个图像的清晰度和直观性。分级标准:Ⅰ级:三维超声成像不如二维超声或与二维超声相近;Ⅱ级:三维超声优于二维超声。
统计方法:采用配对统计资料的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胆囊壁解剖结构的三维显示:三维图像中可从不同切面上观察到正常胆囊壁的解剖结构,胆囊壁凹面光整,胆囊长轴呈茄状,可清楚显示胆囊颈部与胆总管的连接关系。胆囊息肉的三维图像特征:单发或多发胆囊息肉三维超声显示胆囊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小型突起的光点或弧形光带,表面光滑,规整。息肉稍大或稍长者可显示出息肉蒂与囊壁间的立体关系,两者紧密相连。特别是清晰的呈现息肉与胆囊壁的关系及息肉基底部的形状。20例胆囊息肉中,二维超声仅有4例能清晰显示基底部,而三维超声在9例中能显示息肉的基底部(P<0.01)二维超声4例清晰观察到乳头或桑葚状结构,三维超声16例(P<0.01)。胆囊结石的三维图像特征:表面成像对胆囊结石的重建获得满意的三维图像,对技术显示更清晰。直观地观察结石的大小、形态、部位,对6例胆囊充满型结石采用透明成像显示胆囊轮廓清晰,可见的结石颗粒的形状。胆囊内病变位置的判定:三维超声均能清楚地显示病变与胆囊颈、体、底和胆总管的立体关系。
本文胆囊息肉20例,其中胆囊前壁颈部息肉4例,胆囊后壁颈部息42例,胆囊体部前壁息肉6例,胆囊后壁体部息肉4例,胆囊底部后壁息肉2例,体及底部混合4例。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壁的局部增厚或团块状、乳头状突起肿物基底多宽于瘤体宽,三维断面能清晰显示肿瘤对胆囊壁的浸润和破坏。三维超声对诊断结果的影响:4例胆囊息肉二维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经三维超声及CT证实,2例胆囊息肉术前二维超声诊断单发,大小0.5cm×0.7cm,三维超声诊断数个结石,最大0.3cm×0.4cm、0.2cm×0.4cm重叠。讨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因能更好地显示组织结构的解剖特征和空间关系而逐步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大多数胆囊病变应用二维超声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对于胆囊内病变,两维超声显示的是胆囊的切面图,虽能形象和真实地反映胆囊的大小、形态,但切面图上显示不到的病变易漏诊,对病变的位置及立体关系显示欠佳。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三维超声图像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除能获得与两维超声相似的切面外,尚能显示两维超声所无法看到的病变整体观及表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两维超声的不足,提高了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组资料与王连生等报道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