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英语论文- 论文阅读与研讨论英语专业师生思辨力的提高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介绍在英语专业英汉翻译课程体系中进行一学期以“应用翻译”为主题的优秀硕士毕业论文阅读与研讨的课程尝试。每周一篇课下论文阅读,课上师生研讨问题,这一过程使师生翻译能力与对论文写作等的认识有较大提高;贯穿始终的思维挑战和历练促进了师生思辨力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教学;英语专业师生;论文研讨;思辨力
一、问题的提出思辨力①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核心技能,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1]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思维能力与教学相结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缺乏思辨能力。(一)学生的思辨能力缺乏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症”和智性不足的现象:不善于进行透彻有力的口语说理;写作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缺乏综合推理能力等。[2]外语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乏,总体成就比其它专业逊色,很少出现杰出人才。[3](二)教师高层次的思维意识和能力不高1.记忆型教学文化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现状是长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4]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这是教师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高所致。如果学生在“思维型教学文化”中成长,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贯彻在学科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定会得到较好训练,但这需教师具备较高的思辨意识和能力。2.薄弱的科研能力在科研方面,2001年全国311所大学14239位大学英语教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仅736篇,每所大学约2.4篇,每位教师约0.02篇。[5]2009年本课题组成员对河北省12所高校英专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发现,61.4%的受试认为从事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评职称;“经常”和“偶尔”对科研中的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质疑或反思的教师人数总和不到50%。高层次思维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外语专业科研相对其他学科薄弱,说明英语教师整体思辨能力有待提高。(三)关于思辨能力1910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Dewey)开始倡导“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