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英语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 探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教学缺乏整体规划。2004 年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对非英语专业不同层次学生所要达到的翻译能力提出了要求,但其要求不够明确具体,没有制定整体性的教学计划,也没有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因而出现了不同层次翻译教学之间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等诸多问题,使其缺乏可行性。
1.2 教学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测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英语四、六级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也是主要检测手段。然而,2006 年以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只有对划线句子进行英译汉一种题型。在之后的新题型中,翻译题由英译汉转变为了汉译英,但仍是单一题型,仍是对词汇、语法和短语结构的一种变相测试。这种测试方式使试题内容难以涵盖需要检查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地与相应的教学阶段接轨。
1.3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各院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对翻译理论和技巧都没有全面的介绍,只有少量的英汉互译的练习。目前市面上也几乎没有一部全国统编的专门面向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材。受大纲的限制,加上大学英语教材不断更新,使得教材知识点重复、练习僵化,缺乏系统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很难有所提高。
1.4 教学方法单一。国内长期以来采用的翻译教学法是师徒相传的教学法,即改错教学法。该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知识由教师单向传播给学生,并将告知学生参考答案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灌输式教学法无法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国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过去 20 年的文献中,仅有 9 篇论文是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法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研究明显不足。
1.5 教学师资有待加强。目前从事翻译教学的师资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需求。正如专家所述,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等较之十年前已经逐渐趋于合理,但是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
2 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大纲对翻译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对翻译材料的要求,增加对掌握翻译技巧的要求,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找到正确的定位。各高校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纲,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对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使翻译教学改革有一个出发点。同时,各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翻译教学和 “听说读写”教学并重,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英汉双语表达能力。
2.2 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评。任何测试都会对教学产生某种反作用,能全面测试考生的翻译水平并对翻译教学起促进作用的测试无疑将会推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测试的形式和内容要多样化,题型需要精心设计,要充分考虑翻译测试的效度。测试的内容要有时代性和针对性。专家倡导,翻译测试必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检测的常设项目,使之成为促使学生重视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的外在推动力。
2.3 编写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大学英语翻译教材。首先,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加强对翻译理论的重视,多增加翻译资源,使师生能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学有所依。其次,应统一编写非外语专业使用的翻译教材。教材要反映当前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和翻译教学的新理念,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