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现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著名的"安东尼模型"设计和演绎而来的,"安东尼模型"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山鼻祖。1965年,安东尼(Anthony)等企业管理研究专家通过对欧美制造型企业长达15年的大量实践观察和验证,创立了制造业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及其信息系统构架理论,即著名的"安东尼模型",该理论认为经营管理业务活动,即企业管理系统可分为战略规划、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3个层次
(1)战略规划层(Strategic Planning Layer, SPL):为最高管理层,是指诸如企业组织目标的设定与变更、为实现该目标所采取的资源政策等计划、规划、预算过程。
(2)战术决策层(Tactics Decision Layer,TDL):又叫管理控制层,为中间管理层,是为实现企业目标,使企业能够有效地获得并利用资源的具体化过程。
(3)业务处理层(Business Treatment Layer,BTL):又叫运行控制层,为下层管理层,是为确定某特定业务能够被有效地、高效地执行的全过程。
安东尼所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针对其所提出的企业管理系统所具有的战略规划层、战术决策层和业务决策层等3个层次,分别确定并提供有效信息的系统。安东尼认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以企业经营所涉及的''信息''资源为元素的企业管理规划和控制系统。在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在企业各层次做出决策时,管理''信息''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在提高和优化企业经营业务的Q-C-D-S(Quality(质量)-Cost(成本)-Delivery(交货)-Service(服务))各要素方面以及在实施各项业务活动中也发挥着作用"。因此,管理信息系统(MIS)包含两层含义:
(1)MIS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支持的系统;
(2)MIS是支持或构成业务活动的系统。
安东尼将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系统化地传送、存储、交换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从而形成或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或业务的系统"。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已经在"安东尼模型"基础上不断加以扩展与完善,时至今日已发展为第5代基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能够支持战略规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控制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就是企业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它反映了对于企业在营销功能、制造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财务管理功能等管理功能各个层次的全面支持。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环境提出的挑战、组织和管理的解答。管理人员要面对客观环境对于企业的挑战,首先在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的、信息的处理技术来针对环境的挑战,它实际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
2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管理信息能够支持战略规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控制层三个层次。各个层次对于管理信息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来源不同。高层管理人员,即战略规划层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且要知道外部环境的信息。因为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就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合作伙伴的信息,政府所有的政策、法规变化的信息。而企业内部运作层的人员所需要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内部的信息。
(2)信息综合程度不同。高层的管理人员综合性高,各个方面要求的信息量大。而对于具体的操作控制人员,只负责局部管理的具体工作,要求的信息综合程度就很低。
(3)信息的加工方法不同。因为高层的人员所涉及的决策问题多种多样,不同的问题就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来处理信息,所以对于战略规划层来说加工的方法不确定。而对于操作控制层人员来说,加工方法是确定的。
对不同的管理人员提供的信息,是否适用于不同管理人员的需要,这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应针对不同的需要来加工不同的信息内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来满足各个层次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MIS)不但支持低层的管理人员,而且可以支持中层人员的管理控制,为高层也能提供某些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由四个部件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担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