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
信息安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制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主要是:
从安全技术上,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正确配置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建立安全认证系统等安全系统。
从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切实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信息安全防范要确保以下几方面的安全。网络安全:保障各种网络资源(资源、实体、载体)稳定可靠地运行、受控合法地使用。信息安全:保障存储、传输、应用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可用性(Availability)。其他安全:病毒防治、预防内部犯罪。
二、信息系统常见技术安全漏洞与技术安全隐患
每个系统都有漏洞,不论你在系统安全性上投入多少财力,攻击者仍然可以发现一些可利用的特征和配置缺陷。发现一个已知的漏洞,远比发现一个未知漏洞要容易的多,这就意味着:多数攻击者所利用的都是常见的漏洞。这样的话,采用适当的工具,就能在黑客利用这些常见漏洞之前,查出网络的薄弱之处。漏洞大体上分为以下几大类:
(1)权限攻击。攻击者无须一个账号登录到本地直接获得远程系统的管理员权限,通常通过攻击以root身份执行的有缺陷的系统守护进程来完成。漏洞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缓冲区溢出,少部分来自守护进程本身的逻辑缺陷。
(2)读取受限文件。攻击者通过利用某些漏洞,读取系统中他应该没有权限的文件,这些文件通常是安全相关的。这些漏洞的存在可能是文件设置权限不正确,或者是特权进程对文件的不正确处理和意外dumpcore使受限文件的一部份dump到了core文件中.
(3)拒绝服务。攻击者利用这类漏洞,无须登录即可对系统发起拒绝服务攻击,使系统或相关的应用程序崩溃或失去响应能力。这类漏洞通常是系统本身或其守护进程有缺陷或设置不正确造成的。
(4)口令恢复。因为采用了很弱的口令加密方式,使攻击者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口令的加密方法,从而使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得到密码后还原出明文来。
(5)服务器信息泄露。利用这类漏洞,攻击者可以收集到对于进一步攻击系统有用的信息。这类漏洞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系统程序有缺陷,一般是对错误的不正确处理。
漏洞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但漏洞只能以一定的方式被利用,每个漏洞都要求攻击处于网络空间一个特定的位置,因此按攻击的位置划分,可能的攻击方式分为以下四类:物理接触、主机模式、客户机模式、中间人方式。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甚。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点、控制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配置在防火墙上。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除了安全作用,有的防火墙还支持具有Internet服务特性的企业内部网络技术体系VPN。通过VPN,将企事业单位在地域上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LAN或专用子网,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不仅省去了专用通信线路,而且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防火墙技术可根据防范的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分为很多种类型,但总体来讲可分为二大类:分组过滤、应用代理。
2.入侵检测技术
IETF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组件:事件产生器(EventGenerators);事件分析器(EventAnalyzers);响应单元(ResponseUnits)和事件数据库(EventDataBases)。事件产生器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数据,并产生分析结果。响应单元则是对分析结果做出反应的功能单元,它可以做出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报警。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的统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型和网络型。基于主机的监测。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监督系统调用)从所在的主机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这种系统经常运行在被监测的系统之上,用以监测系统上正在运行的进程是否合法。最近出现的一种ID(IntrusionDetection):位于操作系统的内核之中并监测系统的最底层行为。所有这些系统最近已经可以被用于多种平台。网络型入侵检测。它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往往将一台机子的网卡设于混杂模式(PromiseMode),对所有本网段内的数据包并进行信息收集,并进行判断。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
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入侵检测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标志(CSignature-Based),另一种基于异常情况(Abnormally-Based)。
端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