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经济学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论文导读: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居民饮食消费主要还是一个习惯问题。将这些措施纳入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食品消费结构,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关键词:食品消费结构,问题,措施
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经历了一个从生存型到数量型再到质量型的过程,食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食品消费的社会程度不断增强,居民营养水平不断得到满足。硕士论文,食品消费结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食物消费水平和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与营养健康的消费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硕士论文,食品消费结构。一、我国食品消费结构现状
消费结构(consumptionstructure)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硕士论文,食品消费结构。
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一直坚持建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通过资源的高度倾斜配置,片面发展重工业,最终建成的是一种以自我服务为目的、为生产而生产的工业体系,而将居民消费品的增长长期隔离在工业化进程之外。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政策和人均国民收入翻两番计划的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食品消费模式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①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食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②食品供给多样化,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消费结构趋向于肉类食品消费量的迅速提高。③广大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崇尚和青睐。④食品消费方式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这方面突出表现为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包装产品和“深加工产品”。 ⑤外出就餐支出成为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项目。
二、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消费量下降过快, 偏离东方饮食模式
1993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突破100公斤底线, 到2004年迅速下降到78.2公斤。中国居民粮食下降趋势逐渐偏离东方国家以谷物为主的消费模式, 粮食消费减少程度大大超出西方国家相应阶段的消费水平,与粮食消费量较少的西方国家基本类似。今后中国居民食物消费观念如果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粮食消费量继续下降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影响,造成这一时期居民收人水平和食品消费水平极其低下(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生活水平停滞不前。这一时期的居民和家庭还处在一种勉强温饱的状态,食品消费档次很低,消费结构雷同,居民食品消费模式呈现生存型发展态势。
(二)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动物性食品消费出现动物性食品向肉类食品集中,肉类食品向猪肉集中的倾向。在动物性食品中, 肉类食品所占比例到2004年仍维持在40%左右,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奶类、水产品类食品所占比例较小,只占26%、18%,动物性食品过于向高脂肪的肉类食品集中;在肉类食品中,又过于向猪肉集中,猪肉消费量占整个肉类食品的60%以上,牛羊肉、禽肉所占比例较小。
居民饮食消费主要还是一个习惯问题。硕士论文,食品消费结构。要改变营养过剩的状况, 必须首先改变居民不科学的饮食习惯。
(三)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居民食品消费存在较大差距
1、目前边远落后地区及农村居民刚刚跨越以粮为主高谷物膳食阶段,正在向低层次的副食消费转移,今后对蔬菜、食用油、猪牛羊肉等副食消费有一定的需求空间,对较高层次的禽类、奶类、水产品类副食需求有限,但是由于一般认为其需求弹性较大,增长率较高,农村居民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潜力很大。
2、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对蔬菜、食用油、猪牛羊肉、蛋类等较低层次的副食消费趋于稳定,甚至下降,开始向较高层次的副食消费转移,今后对禽类、奶类、水产品类食品需求大增。硕士论文,食品消费结构。
3、农村居民仍处在“粮食+蔬菜 +动物性食品”的第一消费阶段,城镇居民目前基本步入“ 蔬菜+动物性食品+粮食”的第三消费阶段,城乡居民之间相差一个“蔬菜+粮食+动物性食品”的食品消费阶段,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差距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无法消除的。城镇居民在食品消费的档次上、数量上都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二、改善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措施
(一)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
同时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适度调整,继续发展奶类等畜牧业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家禽饲养业,努力提高动物性食品的供应量,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二)改变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
加强对居民的膳食营养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加强对广大居民的膳食营养知识普及力度, 改变饮食消费依着个人或家庭的嗜好进行的定势和习惯, 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引导居民改变以味领先的饮食观念, 摒弃高油、高盐的饮食方式, 提倡少油、少盐、清淡的饮食方式。硕士论文,食品消费结构。引导居民增加对杂粮、薯类、豆类食品和对牛羊内、家禽、鱼虾、奶类的消费, 减少对耗粮多、油脂大的猪肉的消费。
(三)通过多种途径、多条渠道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增长是制约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只有稳定的收入增长才能保证稳定的食品消费支出增长。因此增加收入才是改善食品消费结构的关键所在。
1、建立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而提高低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这些措施纳入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抓好并落实到位。
2、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狠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大投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3、增加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
进一步提高西部居民整体教育水平,在加强西部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职业教育和中短期培训; 切实提高西部城镇就业者工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郝梅瑞.论小康生活中的食品消费问题—北京市食品消费研.消费经济,1996(02)
(2)李哲敏,李干琼.中国农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0)
(3)陈莹.武汉市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实证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5(06)
(4)陈启杰.中国食品供求结构的发展及对策研究.财经研究,2000(01)
(5)王秀杰.1985-1999年中国农民收入:变化、原因、对策.当代经济研究,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