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计算机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Wifi毕业论文”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绪论 Wi-Fi最早只是作为一种无线接入协议,而问世后3年可谓是异军突起,全球热点数量激增6倍,达到1.2万处。Wi-Fi已经为相关的科技公司带来了20亿美元的收入,预计在今后的3~4年,Wi-Fi市场还将以30%的年增长率迅猛攀升。现在,包括IBM、微软、英特尔、戴尔等一系列IT巨头相继宣布支持Wi-Fi,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微软和英特尔。微软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中已经提供Wi-Fi支持,这使得众多第三方Wi-Fi产品可以“即插即用”。成百上千家制造商竞相生产更好、更便宜的Wi-Fi设备,而无需为开发核心技术或支付专利费而增加成本。 Wi-Fi技术已经被认为是无线宽带发展新方向。目前,美国是其最大的应用市场,并且成立了Wi-Fi联盟,而在宽带发达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则发展迅速,使得各大公司对此趋之若骛,不甘落后。这其中包括了固网运营商、移动运营商,以及其它相关厂商。我们可以看到,IT巨头并不满足仅仅充当供货商的角色,放眼全球,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大区域无缝覆盖计划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巨头们梦想把这项原来只适合于“固定无线接入”的技术扩大到整个城市、整个北美、亚洲,直到最后覆盖全球!不断涌现的新兴技术为这项疯狂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Wi-Fi;无线宽带;IT;运营商
第一章 Wi-Fi技术概述1.1 无线局域网络1.1.1 IEEE 802.11系列标准 因应无线局域网络的强烈需求,美国的国际电子电机学会于1990年11月召开了802.11委员会,开始制定无线局域网络标准。承袭IEEE802系列,802.11规范了无线局域网络的介质存取控制 (Medium Access Control ; MAC)层及实体 (Physical ;PHY)层。此较特别的是由于实际无线传输的方式不同,IEEE802.11在统一的 MAC层下面规范了各种不同的实体层,以因应目前的情况及未来的技术发展。目前802.11中制订了三种介质的实体,为了未来技术的扩充性,也都提供了多重速率 (Mulitiple Rates)的功能。1.1.2 无线局域网络概述 对于局域网络管理主要工作之一,对于铺设电缆或是检查电缆是否断线这种耗时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烦躁,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出断线所在。再者,由于配合企业及应用环境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原有的企业网络必须配合重新布局,需要重新安装网络线路,虽然电缆本身并不贵,可是请技术人员来配线的成本很高,尤其是老旧的大楼,配线工程费用就更高了。因此,架设无线局域网络就成为最佳解决方案。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就使用上无心局域网的机动性,便利性,是有线网络所不及,就成本上,它可省下一笔可观的布线费用,修改装潢费用,基本上使用的空间较为弹性许多。 1.2 Wi-Fi概念的引入1.2.1 Wi-Fi技术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是一种现时流行的无线网络技术。该技术使用的使2.4GHz附近的频段,该频段目前尚属没用许可的无线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Wi-Fi技术主要用在家庭、学校或者办公场所。目前全球各网络设备厂商都积极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桌面计算机和各种智能设备中。 Wi-Fi是自由的:它让你从家里的长沙发、旅馆里的睡床、或工作时的会议室里,以无线链接互联网。怎么做到?Wi-Fi能使电脑在户内和户外一个基地站的范围之内发送和接收数据。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速度快。实际上,它比最快速的电缆调制解调器连线还要快上几倍。 1.2.2 怎样使用Wi-Fi如果有一台带Wi-Fi功能的笔记本,人们就可以在50米之内无线连接上一个固定的接口,通过这个接口与其它计算机连接,或者上网冲浪。Wi-Fi已经成为无线局域网事实上的标准。例如下述模式就是应用Wi-Fi热点进行无线上网的技术[3]: 1.2.3 谁可以使用Wi-Fi 我们都知道,使用Wi-Fi技术来无线上网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热点(hotspots),只要在有热点的地区,大家只要有获得正式认可的Wi-Fi基片,几乎所有的笔记本都能与任何标准的Wi-Fi基站兼容,因此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在网上冲浪。 家用 Wi-Fi 网络能把多台电脑互相链接,以及链接到外围设备和互联网。Wi-Fi 网络能把家用电脑链接起来,以分享如打印机和互联网等硬件和软件资源。那意味着各家庭成员都能在没有不悦目的缆线中操作,分享储存的文件和相片,并且在他们台式电脑附有的唯一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在家庭或家庭办公室的无线网络使用 Wi-Fi CERTIFIED产品,能让你分享高速宽带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或数字用户线路 (DSL) 。Wi-Fi 网络可以容易地扩大到拥有十名或更多的用户。 第二章 Wi-Fi技术的分析2.1 Wi-Fi与其他技术的对比分析3G技术和Wi-Fi技术有着共同的目标,这就是都要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但由于二者的技术类型不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很大的。那么,Wi-Fi接入与3G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呢?首先是Wi-Fi接入技术的成本优势。因为Wi-Fi接入是通过接入热点来完成的,它的网络硬件设施与3G网络相比成本要低得多。其次是目前支持Wi-Fi接入的笔记本电脑将大批量地上市,市场预期值很大。预计到今年年底,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都将内置Wi-Fi接入的功能。预计它的软件将采取微软的WindowsXP操作系统,这也将使得Wi-Fi接入的总体成本相对低廉。尤为重要的是,Wi-Fi接入支持高速互联网宽带接入。而3G网络的总体前期投入巨大。其次,Wi-Fi接入进行的过程中,笔记本电池的消耗量非常大;而使用3G网络上网,手机耗能则相对较低,手机处于待机状态时更低。当然,Wi-Fi接入在耗能方面的技术肯定会有所改进,但3G网络因为已经有了GSM/CDMA等多年的技术基础,它的低耗能性无疑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领先于Wi-Fi接入技术。另外,Wi-Fi接入热点中墙壁的阻挡等问题将会使Wi-Fi接入质量受到影响。另外,Wi-Fi接入热点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将是Wi-Fi接入今后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但与3G相比,Wi-Fi接入技术也有自己的劣势。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移动性相对来说较差。因为通过Wi-Fi接入的使用者只能在接入热点内活动,而不像3G使用者在整个网络覆盖的范围之内都能轻松实现上网的过程。当然这主要是对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来说的。从目前来看,Wi_Fi与3G以及GPRS还是两回事情,因为前者主要是从局域网和数据技术着手,而后者起源于话音技术。但随着传统话音技术逐渐向数据业务转移,以及以后数据平台开始承载话音业务,那么在两者之间,融合、渗透还是竞争将都有可能。而现在的情况是3G看上去遥遥无期。一个技术开始被人们寄予厚望,但如果两年之内还没有发展起来,就有可能流产。在通信界,这样的“悲剧”时常上演。一个例子是,曾经被广泛关注的SDDI技术随着百兆、千兆以太网的出现而消亡。另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ATM,想当年多少厂家在热炒这个技术,它几乎被认为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今天ATM甚至都难以进入骨干网市场。这样的悲剧不一定就不会发生在3G的身上。对于3G的悲观论点比比皆是,其中很典型的是GSM发明人的观点。最初,他曾经对3G极为看好,可是前年,他改变了这种说法,认为要实现3G比较困难。到了去年,他彻底改变了论点,认为3G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最多只是工程师们做出来一个完美模型。欧洲一些主流运营商在3G牌照上投资太大而陷入泥潭,同样一些大型电信设备商因为3G而元气大伤,在这种背景下,3G中途夭折并非玩笑。如果在一定的时间之内,3G还是不能普及的话,则有可能被替代。那么这个替代品会是Wi-Fi吗?很显然WLAN是潜力股之一。相比于3G,WLAN的成本低廉,又有众多各个层面的大厂商的推动。相反3G看上去过于完美而曲高和寡,在理论层面很完善,但是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只需接入点和网卡的Wi-Fi,在网络硬件设施上与3G网络相比成本要低得多,而且目前支持Wi-Fi接入的笔记本电脑正大批量地上市,预计到今年年底,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都将内置Wi-Fi接入的功能,其软件也可能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这会使Wi-Fi的总体成本更低。而Wi-Fi在速率上的优势,更是3G网络望尘莫及的。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3G绝对不会轻易放弃。所以运营商更多是在3G与WALN的互相兼容上大做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Wi-Fi在于它们形同鸡肋。毕竟在目前看来,这种结合是不得已为之。基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Wi-Fi接入并不是3G的死敌。Wi-Fi接入完全可以在将来与3G网络并行不悖。但必须指出的是,各大移动运营商坚决不能对Wi-Fi接入采取敌视的态度,而应该对Wi-Fi接入加以利用。或许凭借多年经营移动通信的经验,Wi-Fi接入到了各大移动运营商的手中就能变成增加业务收入的一把利剑[8]。 参 考 文 献[1] 金纯/陈林星/杨吉云,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2] 陈育平,中国无线局域网市场发展报告,2003年。[3]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windowsmobile/wifi/default.mspx.[4] San Jose.CA,The source for Wi-Fi Business & Technology,December 6th,2004. [5] 原野,亚洲的Wi-Fi革命,远东经济评论, 2004年6月26(日报).[6] 李海沙,无线宽带悄悄走入2004,中国网友报,2004年4月26日(周报).[7] 李伟平,Wi-Fi:天马行空,财富中国,2004年11月,第71期( 月刊 ).[8] 高峰,Wi-Fi与3G发展关系探讨,商业周刊,2004年4月24日(产业周刊).[9] 采臣,Wi-Fi的冲击,中国邮电报,2005年2月19日(周刊)[10] STEPHANIE N.Mehta,The future of Wi-Fi,Electronic prokucts,Jul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