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并应采取消声,减震措施。各类用房的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规范•图书馆内噪声级分区允许噪声级标准》中的规定。
7、采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参见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内容与要求),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相应设备的有机结合,将数据、通讯、语音、消防、保安等集中监控管理,实现建筑物运行、管理、安全防护及信息服务方面的智能化。弱电竖井和设备间要留有日后继续发展的余地。
8 、图书馆各类用房应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各类用房的天然采光应符合《规范•图书馆各类用房天然采光标准值》的标准;空气调节应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净化,通风换气、除尘等,以上均应符合《规范》及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参见九、建筑电气;八、空气调节)。从采光和通风的角度着眼,窗的面积一定要足够大,并能方便开闭。
9、提高环境质量,重视绿化。馆区要有足够的绿化带,绿化率不低于30%。根据气候,环境等条件作好绿化设计,绿化植物要以有利于馆藏资源的保护,能净化空气为佳,避免选用花絮飞扬,昆虫滋生等有不良影响的植物。建议在适当部位采用落地透光玻璃作隔挡,使室内室外有机交融,创造绿化和美化的良好环境。在恰当位置配置绿化艺术景观。
10、利用图书馆大厅走廊等为读者提供交流、学习的自由空间,可充分利用空间造型设置沙发或简洁的桌椅,供读者休息和阅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离不开近 30 年来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成为目前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火车头的转型过程,以及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经济学意义的逐步认识。。
从世界范围看,信息产业形成于 60 年代,成长于 70 至 80 年代,快速发展于 90 年代。然而早在 1912 年, 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就认识到创新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 1957 年美国经济学家索罗研究了 1909 年至 1949 年美国经济构成情况,发现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技术进步占了 87.5% ,劳动和资本的贡献只占 12.5% 。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发表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详细地分析和论证了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次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 1967 年,波拉特测定出美国从业人员中有 50% 被人雇用在信息产业中,产值占当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GNP 的 45% ,这项测算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导致了对各国产业经济的重新划分和深入研究。欧美各工业国先后开始对本国信息产业作出波拉特式测定,我国也在 80 年代末测算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8.8% ,产值为当时 GNP 的 15% 。值得一提的是, 199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对信息经济学研究有开创作用的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Mirrlees) 教授和威廉姆·维克瑞 (William Vickery) 教授,以表彰他们的贡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交流知识和信息的方式,网络消灭了时空差别,而图书馆消除了信息占有的差别(技术上),信息上的平等带来交易上的平等,从而具有了经济学上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本来都是意识形态的东西,然而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无止境的需求,它不折不扣地成了经济的主导产业,反过来带动了参与知识信息产生与交流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各行各业,使这些行业甚至得以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纳入“国家级挑战”等基本国策来重视和扶植。图书馆即是其中一员。
从一般意义上说,工业革命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体力,信息革命正在扩展人类的脑力,仅仅在跨越二十世纪的几十年的岁月中,人们对资源的认识经历了从“原子”向“比特”的进步,信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