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由人类感知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抽象、总结形成家教个性论说,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宗教共性论说,再通过设置实验环境、证明宗教论说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个性结论,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共性结论,进而形成有因果系统的有实验共性结论的可重复验证的学问,这就是科学。
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科学看作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是物质的力量,又是精神的力量。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
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鲜明体现。没有怀疑批判的精神,把现有的一切认识尊为绝对,那就阻塞了科学前进、超越、开拓、创新的道路。但怀疑批判精神也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一种是非科学、反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前者建立在实践源泉和检验的基础之上;后者则脱离实践源泉和检验,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之上,从认识论上说就是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列宁在论述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深刻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划清界线和进行斗争。当前社会上盛行的浮华、浮躁和种种形式主义歪风,以及几乎无所不在的“假、大、空”现象,令人堪忧。人人能领会,能掌握,能实践的具有实质性的科学精神,将是一切假科学的克星。因此,具有实质内涵得科学精神一旦真正被广大公众所领悟所掌握,真正变为人人心中识假鉴伪,求真求实得思想武器时,一切浮华、空假,一切形式主义得花式花招就没有市场了,就只有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了。
科学发展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科学知识和方法,更宝贵的是贯穿于科学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经过长期科学实践形成为优良传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的本质的东西。近来学术界多有讨论。比如,任仲平提出一种概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蔡德诚概括为五个要素: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我也提出过一种说法:科学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反对守旧、反对因循;就是实践的检验,批判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各种概括有不尽相同的意见和视角,主要是相互一致、相互贯通,又相互补充、相互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