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颈椎病非手术疗法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X线平片变化。方法 分析48例颈椎病X线表现,其中22例采取了非手术疗法及护理,结合临床对治疗前后X线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消失,但X线变化不明显。结论 大多数颈椎病通过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后,效果好,部分可治愈。但X线不能用作评定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但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颈椎病;放射摄影术;治疗;护理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钩椎关节、椎弓关节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青年人也不少见。分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1]。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CT、MR成像、椎动脉造影等可有精确的定性定位诊断,但X线平片仍是最简单、便捷、低廉的首选方法。我院收集48例颈椎病患者,分析了X线平片表现,对其中22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多数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根据笔者的经验,结合治疗前后X线平片对比,谈谈颈椎病的几种常用非手术疗法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颈椎病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5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有39例。其中22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男12例,女10例,共治疗1~3个疗程,有5例症状完全消失,16例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2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复查,8例有变化。
1.2 X线表现
1.2.1 椎间隙狭窄 45例显示椎间隙狭窄,大部分位于C5~6,有30例。这是因为颈椎的屈伸运动是以C4~6为中心的,此部位剪力最大,易因负重或应力作用而使软骨退变。
1.2.2 钩椎关节间隙狭窄 有12例显示钩椎关节间隙狭窄,多发生在C4~6。
1.2.3 椎弓关节间隙狭窄 有1例显示椎弓关系间隙狭窄。
1.2.4 骨质增生 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前、后缘增生较多,并且明显。要注意观察钩突骨质增生,由于神经根占据椎间孔纵径的一半和横径的全部,钩突增生使椎间孔横径缩小,神经根受压。
1.2.5 颈椎结构变化 曲线变直14例,侧弯5例,后凸10例,滑脱8例,有5例发生在C4。
1.2.6 韧带钙化 有25例显示韧带钙化,包括项韧带、纤维环、前纵韧带。
1.2.7 椎间孔缩小 有22例摄有颈椎双斜位片,其中11例有椎间孔缩小,表现为失去正常的椭圆形而成为哑铃状或不规则形。
1.3 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1.3.1 物理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物理疗法较多,有石蜡疗法、红外线、磁疗、微波、超短波等。而我院最常采用的是调制中频电疗法,对于症状较轻的颈椎病应为首选。其操作简便,作用较深,能消除肌肉痉挛,调节与改善局部肌肉、韧带和神经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利于消炎,并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本组22例有15例行该项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有3例症状消失。
1.3.2 牵引疗法 是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由于限制了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同时可增大患椎椎间隙,有利于突出物还纳,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并可松弛痉挛的颈肌,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恢复运动功能;对于椎体失稳,可恢复生理曲线和稳定性。笔者采取坐位,枕颌布带牵引,重量为6kg,对体重者可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15kg。每天牵引1~2次,每次25min,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周。在本组病例中有16例行颈椎牵引,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1.3.3 颈托外固定 可限制颈椎的活动,减少神经的磨损,有利于组织水肿及骨关节炎症逐渐消退,从而改善压迫症状,可使失稳移动的椎体复位。注意随时调整松紧;白天使用,夜间取下;使用2~3个月,不宜过久。笔者对1例C4有滑脱的患者进行了该项治疗,症状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