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护理学-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及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应用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及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在我国正逐渐受到从事中药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探讨了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药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药复方 血清药理学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主要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 1984 年,日本学者Hiroko Iwama[1]在第一届和汉医药学会上首次提出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的设想. 1988年,日本国东京都医院的田代真一[2]正式提出 血清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主要针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特点,
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该法克服了将中药复方制剂直接用于体外实验的缺点, 通过含药血清在体外的药理效应来反映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性.结合现代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临床等学科,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引起了国内外从事中药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血清药理研究方法正不断地被应用于一些中药复方及西药的药效评价及药理学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1 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制备方法
动物选择 目前含药血清主要来自于人、大鼠或家兔、豚鼠等,不同种属的动物血清成分也会有差异.制备血清的动物应与获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动物相一致,从而缩小或避免动物血清和人血清在理化、生物等特性上的差异,减少因种属差异而造成的免疫反应,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给药方案 利用含药血清来评价药效,应对中药复方血清中复杂的药效成分进行 时效关系?研究,以药效指标来确定最佳给药时间和取血时间.禁食与否、给药次数和给药间隔都将对血药浓度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血清药理学实验之前,必须确定合适的给药方案.
给药途径:一般在制备含药血清时,供体动物的给药途径应该与临床给药途径一致,以避免由于给药途径的不同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差异.目前中药复方多用口服(灌胃)给药来制备含药血清,但其他给药途径亦可使药物进入血清. 同时,由于中药新剂型不断产生,在实验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使用注射、粘膜、呼吸道等给药途径制备含药血清. 1给药剂量:研究表明,含药血清的量效是由动物给药量和血清浓度共同决定的.给药剂量应以临床等效剂量为基准,注意适当控制药物剂量.杨彦芳等[3]认为对过高剂量(如临床等效剂量5倍或10倍等)所得阳性结果,下结论时应慎重.王力倩等[4] 在研究苦参、仙鹤草的抗癌作用时提出以给药剂量等于临床用量乘以动物体表面积系数、再乘以培养基内血清稀释度的公式计算制备含药血清的给药剂量较为合理.刘建勋等[5]认为体内 齐鲁药事Q ilu 给药时间:理想给药时间应按药物半衰期间隔给药, 连续5~7个半衰期使血药浓度处于稳态.但是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十分复杂,
半衰期难以测定.目前,给药时间上常用的方法有1次给药,或间隔2~4 h给药,或每天1~3次,连续 3~10d.虽然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报道,但最终目的是尽量使取血时间落在血药浓度最高峰期间.李仪奎等[6]通过对大量的中药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后,提出一种通行的方案,即每天给药2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1h采血,称之为 通法?.笔者认为不同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口服后在体内要经过一系列生物转化,药物代谢过程.因此,最佳给药时间可以在对药物血清时效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预实验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