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公众人物人格权保护的限制,希望对需要公众人物人格权保护的限制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17页12451字) 任务书 开题报告 答辩稿 文献综述
说明:摘要:公众人物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众所周知并且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公众人物人格权的特殊性表现在权利冲突的剧烈性和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两个方面。限制公众人物人格权的法理在于维护公共利益。这是由权利的相互性和法律的局限性决定的。然而,权利之间是平等的,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对公众人物人格权进行限制的对象仅限于关涉到公共利益的那部分人格权,包括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本文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限制公众人物人格权的具体原则: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分层次限制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及实质恶意原则。
关键词:公众人物 人格权 限制 范围 适用原则
Abstract
Public figures is tha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certainly in the region, as we all know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gures. Personality of public figur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rights of the fierce conflict with public interests and the relevance of the two areas. Restrictions on public figures of the right to legal personality is in the public interest. This is from the mutual rights and legal limitations of the decision. However, between the rights are equal, are in need of legal protection. Personality of public figures to limit the right to the object of public interest concerning a limited to that part of moral rights, including privacy, reputation right and portrait right name. This paper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estrictions on public figures by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pecific principles: the principle of the inviolability of human dignity, the level of restrictions on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interest and the principle of real malice.
Key words: Public figures;Human dignity rights;Restrictions;Range; Applicable principles
公众人物这一概念自1967年确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论。争论的原因不在于它与原有的民法理论格格不入,而在于对公众人物这一特殊群体人格权的法律维护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我国而言,世纪之交的三起颇具影响力的涉及公众人物人格权的案件。虽然发生的时间相对集中,而且在此期间相关的法律并未变更,但是案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值得深思。我认为出现这种反差的直接原因在于:人们在讨论此问题时缺乏同一个前提——即何为公众人物,以至于在进一步探讨限制公众人物人格权的理论依据、范围、原则等问题时,“百家争鸣”。争论是必要的,但是缺乏共同前提的争论则是毫无意义的。
目录:摘 要Ⅱ
ABSTRACTⅢ
引 言1
一、公众人物及其人格权的特殊性2
(一)公众人物的界定和分类2
1.公众人物的界定2
2.公众人物的分类3
(二)公众人物人格权的特殊性4
1.权利冲突的剧烈性4
2.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5
二、限制公众人物人格权的法理依据6
(一)现有理论及评析6
1.公共利益理论6
2.公众合理兴趣理论6
3.事业相关性理论7
4.利益均衡理论7
5.权利义务对等理论8
(二)结论9
三、限制公众人物人格权的范围及原则10
(一)限制的范围10
1.隐私权10
2.名誉权10
3.肖像权11
4.姓名权11
(二)限制的原则11
1.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11
2.公共利益原则12
3.分层次限制原则12
4.失职恶意原则12
结 论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15
附 录16
参考文献: 王利明. 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J].中州学刊,2005,(02).
欧阳健. 公众人物名誉权限制的法学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杨士林.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冲突及解决机制[J].法学论坛,2003,(06).
王军.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从“范志毅名誉权”官司说起[J].法学杂志, 2005,(01).
马贤兴. 公众人物名誉、隐私应予限制[J].新闻采编,2001,(02).
宣圣文. 论公众人物隐私权[D].安徽大学,2005.
王丽, 盛常红.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J].检察实践,2004,(03).
肖枝海. 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S2).
杨波. 论隐私权的边界——以公共信息为标准[J].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02).
杜俊伟.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弱化和限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李雅云.民商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朱晓娟,戴志强. 人身权法原理•规则•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及其实现与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洪波, 李轶. 公众人物的判断标准、类型及其名誉权的限制——以媒体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为中心[J].当代法学,2006,(04).
[15] 苏力. 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1996,(03).
[16] 顾乐勇,王爱春.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及司法保护[Z].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28491.
[17] 于淼. 公众人物原则研究——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8).
[18] 许天瑶. 公众人物及其权利限制[J]. 新闻爱好者, Journalism Lover, 编辑部邮箱 2004,(06).
[19] 潘多拉. 公众人物的“嫁人悖论”[J].法律与生活,2003,(01).
[20] 胡洪侠. 公众人物与传媒[J].天涯,1997,(06).
[21] 徐敢.公众人物姓名商标的
注册[J].中华商标,2006,(08).
作者点评:公众人物人格权保护的限制
为了维护更需要特殊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使得限制公众人物与之相关的人格权成为必要。这是由权利的相互性和法律的局限性(法律作为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在面对权利或利益冲突的情势下,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需求,保护各方的利益,只能也不得不选择更需要保护的利益加以保护)决定的。
尽管权利之间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而法律也不得不做出选择,但是权利之间是平等的,都需要法律的保护。这就使得我们在热诚或极力推进和保护一种权利,并认为是正义在手而大义凛然之际也必须看到我们是否会不留心地削弱了另一种同样应当得到重视和保护的权利,特别是那些在神圣的公共利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的公众人物的个体人格利益。我们不能因保护了一种权利而伤害或否定了其他的权利。因此,在对公众人物的或隐私权,或名誉权,或肖像权,或姓名权进行限制时,我们首先要坚持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同时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虑公共利益原则、分层次限制原则以及实质恶意原则,最终作出合理的裁决。
当然,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要作到妥当地协调公共利益与公众人物个体人格利益之间的冲突,还需要学者们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更需要法官们“审时度势”的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