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视野计的原理及发展,希望对需要视野计的原理及发展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6页6534字)
说明:
摘要:视野检查在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视野计发展的历史,着重阐述了不同类型视野计的原理及其应用范围,并介绍了几个新型视野计。
视野检查是指测量视网膜斑注视点以外的视力即周边视力而言。视野检查可以分为单眼视野检查和双眼视野检查,我们常用的视野检查为单眼视野检查。一般认为如果受检者的视野范围和该范围的视觉能力与正常健康人相同即为正常视野。视野检查为眼科工作者诊断和跟踪随访主要的致盲眼病提供了重要信息。勿庸置疑,视野检查是诊断和监测青光眼以及其它一些视觉、视神经疾病的基本方法。先进的视野检查为早期诊断和密切监测这些疾病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成功的治疗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视野计,原理,发展
视野的概述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视野即是当眼球向正前固视不动时近见到的周边空间区域。17世纪Mariotte发现了视神经乳头与生理盲点的关系,因此成为第一个描述特殊暗点的人。1801年Thomas Yang第一次真正地测量了视野。19世纪中叶,Forster设计了第一台弧形视野计,此种视野计将视野检查扩大到450,并且测定出视野的外界。Bjerrum(1889)发明了Tangent视野屏幕和动态多等视线视野计。
20世纪,Ferree和Rand发展了Forster早期的工作,扩大了弧形视野计的检查范围。弧形视野计一直延用至今。从1950年开始,Goldmann设计的投射式半球形视野计持续流行了30年。Goldmann视野计将背景照明、刺激光标大小及其亮度进行标准化,可供进行动态及静脉视野检查,同时它为发展更精确的现代视野计奠定了基础。此后,Louise sloan第一认识到静态阈值型视野计的重要性。Harms和Aulhorn为动态视野计提供了补充的表态视野检查。他们设计了Tubinger手动视野计,可以同时完成动态及静态视野检查。Armaly提出超阈值筛查的概念,他还提出了青光眼病中容易受损害的视野部位。20世纪60年代,Dubois-Poulsen和Magis首先试图发明自动动态视野计,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受到阻碍。Lynn和Tate1969年利用一台计算机和电视机,首次展示了第一台自动静态视野计。此后,自动静态视野计不断发展,并被不断改进。
目录:
一、动态视野计的原理及基本类型
二、自动表态视野计的原理和类型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实用眼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18
2 Young T.Philos,Trans Roy Soc Can,1801;91:23
3 Forster R.Klin Monatsbl Augenheikd,1869;7:411
4 Ferree CE et al.Am J Ophthalmol,1922;5:455
5 Goldmann H.Ophthalmologica,1945;109:57
6 Sloan LL.Arch Ophthalmol,1939,22:233
7 Harms H et al.Doc Ophthalmol,1939;13:303
8 Armaly MF.Arch Ophthalmol,1969;81:25
9 Dubois-Poulsen A et al.Bull Mem Soc Fr ophthalmol,1966;79:576
10 Lynn JR at al.Computer controlle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visual field examination,US patent 3,883,234,issued May 1975
11 Ritch R et al.Glaucoma2nd ed,Mosby,1996
12 Harweth RS et al.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3;34:3011
13 Harrington DO.The Visual Fields(A Textbook and Atlas of clinical Perimentry)
14 Mills RP.Am Intra-ocular Implant Soc J,1984;10
15 Haley MJ.The Field Analyzer Primer,1987
16 Bengtsson B et al.Acta Ophthalmol Scand,1997;75:368
17 Johnson CA et al.Arch Ophthalmol,1993;111:645
18 Sample PA et al.Review of Ophthalmol,1994:6
19 Burnstein Y et al.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8;39(4):s25
20 Perez JS et al.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8;39(4):s26
21 Frisen L.Perimetry Update,1992/1993
22 Helmholtz V.Handbuch der Physiologischen Optik,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