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中国民间舞蹈与当地文化,希望对需要中国民间舞蹈与当地文化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3页2363字)
说明:
中国民间舞蹈是一个深邃的文化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直接反映了民间舞蹈文化,而这种民间舞蹈文化是由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体态、动态以及对社会观念反映所构成的。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与民族交融发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以及使用道具等方面。因此,民间舞不仅仅体现在形体艺术上的欣赏,还应该达到从民间舞蹈的形式美到深层文化的全面掌握,使深层文化又反馈于民间舞蹈艺术的高度欣赏。
在民间舞表演中,动作姿态的规范性固然十分重要,但民间舞的每一个特有的动作姿态无不受民间特有的文化所依托,与其特有的审美情趣相关联。
㈠以汉族民间舞为例。在中国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94%,主要居住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居住区与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汉族民间舞蹈的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地区特色。汉族是远古华夏族同其他许多民族逐渐同化融合而形成的。汉族民间舞蹈中含有多种民族文化的因素,也造成了对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影响。例如:北方的秧歌又有陕北、河北、山东、东北之分,南方的花灯、花鼓也是多种多样,从地域上看,北方的秧歌和各种民间舞蹈,多具古代燕、赵、秦的古朴及刚劲和风格,南方的花灯等民间舞蹈,则以绮靡纤丽的荆楚古风见长。地处黄河、长江之间的淮河地区的花鼓灯兼收南北之长,形成刚柔并济,男子矫健,女子俊俏的特色。
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秧歌。由此“扭”在汉族舞中处处皆是,一个“扭”字,把汉族民间舞势态形象地勾勒出来。各种各样的扭,各个地方的扭,都有不同。胶州秧歌是调动全身各部位“扭、拧、韧、碾”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富有内在激情的动作,活动起来“扭断腰”的动作特点,形成了流动中特有的“三道弯”(“三道弯”,特指在舞蹈动作中的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状的形态;广义上讲,“三道弯”是世界东方各民族舞蹈的典型姿态之一)。东北秧歌强调扭得“活”,扭得“浪”,扭出味道来。河北秧歌则有“扭”多于“跳”的特点。海阳秧歌注重的是“扭中摆”。陕北秧歌“扭”是关键。南方安徽花鼓灯舞蹈动作中“三道弯”是它的亮相特点,无论是“风摆柳”、“三点头”还是“单背巾”、“凤凰单展翅”,此类动作都是呈挺拔向上的曲线造型。云南花灯“崴得团”是基本动律,这种崴中出现三道弯的姿态是腰胯扭得大而灵活。这么多种“扭”的姿态,把汉族人民的舞蹈文化美感表露的淋漓尽致。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云南花灯。欣赏云南花灯时,可以注意两点:一是云南花灯舞蹈动律的特点;二是从云南花灯联想到中国汉族的分布情况。云南花灯舞蹈动律的主要特征是上面已提到的"崴","崴"就是指表演者不论作什么的动作,身体都要保持S型的左右摆动。此"崴",是腰部动律伸延向上,使上身随之间相反方向摆去,而形成腰,胯与上身相对的,均匀规律的摆动,形成云南花灯别致的优美体态。云南花灯舞蹈产生于云南农村,当地多为崎岖不平的山路,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就必然"崴"来"崴"去,人们将这些生活动作不断加以美化,逐渐形成了"崴"花灯。云南花灯特有的这种轻巧动感的节奏,给予人们一种独特的视觉形象。优雅、轻松、自由、体现了云南汉族人民的艺术审美情趣。
㈡以藏族民间舞为例。 具体说说藏族"撩步组合"《孔雀吃水》。现在先将这特有的舞蹈形象和意境与傣族相对比,然后介绍组合的特点。
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形式。藏族民间舞蹈的孔雀形象,不只是模拟孔雀的具体动作,还通过歌词表现对它的喜爱。抒发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祈求。孔雀是人们意愿的表达,是美好向往的象征,所以它可以像活佛一样地出生在拉萨,像鹰一样地盘旋在高空,像神鸟一样栖息在檀香树上,虽吃有毒的叶子,却能变得更美丽,寓意可把恶劣变成美好,把灾难化为吉祥。舞蹈形象自然是非常优美、安详、充满希望的。
傣族喜欢孔雀、通过道具舞的形式表现孔雀的善良、温驯和华丽,以此象征吉祥、幸福,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傣族属于亚热带气候,湿热的天气,宁静的田园生活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舞蹈节奏多是2/4拍的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动作平稳,仪态安详、多规律性的重复,跳跃性动作很少见,具有明显的东、南亚文化与小乘佛教文化的成分。
通过以上舞蹈的动律、形象、意境等方面所进行的动态性的比较,使我们对不同地域的舞蹈形象有了清楚的了解。现在根据撩步组合介绍它是"弦子舞"的一种("弦子舞"的突出特点是流畅圆润、舒展、极富抒情、膝部连续不断既松弛又有控制的微颤是其内在动作核心,上身与胯部轻微连续的逆向横移,加以头部的配合形成的内在微妙的晃动,因此引发舞姿连接动作的“三道弯”,使女性动作越发娴美),是一个略带审美意境的简单训练组合。组合中有靠步、撩步、拖步、斜拖步组成,并多以屈伸带动迈步,有重落慢移的动律。单一动作撩步,是孔雀行走时姿态的模拟;双腿屈之后才提动作腿,有瞬间悬挂感,小腿再自然悠出,形成动作腿拔起后悠摆动感的感觉。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跨、弓腰,曲背等是常见的基本形象,它来源于悲惨的农妇生活,终年繁重的劳动使农奴们直不起腰;来源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强制的礼仪,当演员跳舞时,这些动作会很自然地体现在舞蹈动作中,使动态形象带有被压迫的宗教心理的痕迹。这些动作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带有艺术的创造,膝部松弛和腰、胯动作的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动律,而膝部的松弛又与高原地区的劳动生活有关。从藏族的文化背景中去欣赏舞蹈,会有更深刻的感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