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敦煌” 新疆库车克孜尔千佛洞
翻开中国西部地图,最为醒目的就是那片巨大的黄褐色无人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就在大漠北缘的库车县正西25千米处。石窟群所在的明乌达格山,在古龟兹国(古西域国之一,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的境内。面对风景如画的明乌达格山,举目四望,克孜尔千佛洞的雄姿尽收眼底;宽阔的悬崖之上,石窟层层相叠,鳞次栉比,错落如蜂房,斑斑如豹花。石窟间,悬崖下,火样的是红柳,滴翠的是白杨,腾起白花的是小溪,刺破青天的是奇峰。山光、水色、绿树、石窟,交相辉映,各显绮丽,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卷。
克孜尔千佛洞始建于3世纪,相继营造到11世纪,历经千年,至今保存有236个洞窟,壁画画面10000平方米,是我国四大著名石窟中最西边的一个,也是新疆最大的佛教文化遗址。近年来,大批中外学者纷纷来到克孜尔千佛洞考察,从历史、佛教、艺术、建筑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收获,人们称这里是“中国第二敦煌”,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比敦煌更加名闻世界。
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宝库,其中最为精彩的,是现存上万平方米的壁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洞窟中,不仅有保存完整的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佛像、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供养人、生产和生活场面等。其中许多画面,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
在第76窟的佛传画里,有一幅少见的画面:释迦牟尼端坐在台上,未着衣带,其身体瘦若干柴,肋骨条条可见,双臂似两根白骨。画面所表现的是忍饥苦行的情景。在他的右侧,站着3位艳丽的魔女,其中前面的一位全身赤裸,左手指向佛身,右手插腰,双脚叉步,摆出优美的舞姿。这神态妖冶、丰乳肥臀的魔女,与面容枯槁,庄严端坐的佛形成了形态与神态上极为鲜明的对比。这幅画的名字叫《降三魔女图》,图中描绘的情景是释迦牟尼出家后,修行6年无所收获,在菩提树下入禅冥思,以求佛道。就在他将成正果时,魔王派来善行幻惑之法的三个魔女,向释迦进行诱惑,以阻止其得道。释迦对魔女的媚态无动于衷,坐怀不乱,目不邪视,不为所动。尽管魔女“解脱衣裳,或舞或歌,或动腰身”,搬出种种媚惑谄曲之事,释迦依然故我,心只向佛,表现出超人的坚强意志。在洞窟中,类似这样艺术精湛,故事生动的壁画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在描绘古代现实生活的壁画中,也同样显示出艺术上的成熟和手法、构思上的浪漫。在175号洞内,有一幅耕牛犁地图。只见两头膘肥体壮的黄牛,低头甩尾,合扛一根木杠,奋力向前拉犁。犁后的农夫一手举鞭,一手扶犁,犁铧下肥沃的土地在翻滚,一派田园风光。与此图相邻的,还有一幅耕作图。一位头顶小帽,身穿短裤的农夫,手持一把“坎土曼”,作向下用力刨土姿式。这两幅壁画所描写的内容,与50年前新疆农民耕作的情景几乎毫无二致。古代艺术家们的写实手法着实令人钦佩。
克孜尔千佛洞和新疆其他众多石窟寺一样,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不仅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研究古代相关历史的重要资料。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外国人从这里盗走了许多无价之宝。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考古队的勒柯克,从这里盗走的壁画、塑像和其他艺术品,以及手抄或印刷的汉文、梵文、突厥文、吐火罗文(是古代龟兹和焉耆地区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目前能够解读这种文字的中国学者,只有北京大学的季羡林教授。)的文书有270余箱!英国的斯坦因,也曾盗走百余箱壁画。
更为可耻的是,勒柯克在大发文物财之后,还不知羞耻地吹嘘什么:在他的考古队里,有一个名叫巴图斯的人,“充分懂得怎样把一幅幅的壁画整个地锯下来,并知道怎样进行包装,使之能无损地运回柏林”。强盗当众夸耀自己的掠夺技术如何高超,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不知羞耻的事情了。
盗贼们的掠夺和破坏,造成了这些全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失,让人心中隐隐作痛。就连一位西方学者都不由的感叹:这里的每一幅壁画都是无价之宝,在这里即使随便捡块瓦片,都比美国的历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