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 佛学 > 正文

印度,桑志佛教建筑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0/09/24
  

印度,桑志佛教建筑,文化遗产,198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印度,桑志佛教建筑


位于印度中部比尔萨,佛教建筑的年代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2世纪。最早的是孔雀王朝时期的阿育王法敕石柱,最著名的是桑志佛教大塔。大塔中心是覆钵丘,四周的石刻围栏和大门有许多优美而丰富的佛教雕刻,描述佛教故事和佛陀传记。


桑志位于中印度比尔萨附近。这里有许多古代佛教遗址,其中有大覆钵塔和寺院房屋。最早的建于阿育王时期,以后巽加朝和沙多婆诃那朝继续兴建,到了中古时期的笈多王朝及其以后,一直兴建不衰。到了伊斯兰教时期,这些建筑才遭到了严重破坏。


桑志的覆钵塔主要有3个,其中第一塔最大,原塔用砖砌筑,直径只有现存塔的一半。塔南门旁有石柱,柱头是4只背合的狮子,建于阿育王时期,因而推论原塔也是建于阿育王时期。 巽加朝时期,在原塔外包砌石块,将原塔加大。现存塔的台基直径为36.6米,到覆钵顶总高为16.5米,覆钵顶有平头和伞盖。地面栏楯高为3.1米,栏楯四面有直角钩形门道,栏楯表面有浮雕。覆钵台基四周建有低栏楯,栏楯表面的浮雕是简单的动物与莲花纹饰。上述两周栏楯是巽加王朝时期增建的。栏楯采用榫卯的方法连接,这是木部件的连接方法,表明原来的栏楯是木制的。外栏楯的四个塔门,形体高大,石材表面都有浮雕。这四个塔门都是沙多婆诃那朝修建的。石材表面刻有施主姓名,总计有900多人。关于早期覆钵塔的形状,在小乘律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18中有记载:"应可用砖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上置平头,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竖轮竿,次著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及其十三,次安宝瓶。"


第一塔塔门形状和雕刻。在南门上起第一横梁的背面有施主供养铭,文为"尸利·雅塔喀尔尼王之工部头领阿难陀供养",这个国王是沙多婆诃那朝第三代王,约在公元1世纪初。其他三个塔门的先后顺序是北门、东门和西门。四门中保存最好的是北门。门柱为两根粗大的方立柱,柱的三面有浮雕。三根横梁的正面和背面也都有浮雕,浮雕以故事场面为主。最上面的是第一横梁,这个横梁之上安有圆雕的法轮、门神和三宝标。上下三个横梁之间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两端的间隔墩,方墩之间各有3个细小的方立柱,其间则是圆雕兽。两个间隔墩的外侧是圆雕的狮与象,墩的正面和背面也有浮雕。下横梁两端与两立柱之间的三角区是树与攀树女神的圆雕。塔门上有这样多的浮雕和圆雕,表明它具有庄严的供奉性质。每个塔门的高度是10米,它的高大,以及它的繁复图像,表明是用来显示王族权力的。

从数量众多的施主供养铭可以看出这些塔门是由许多人捐资修建的。它的形制和图像继承了巴尔胡特塔的优点。古代印度的造塔技术和浮雕工艺,经过孔雀王朝和巽加王朝的发展,到沙多婆诃那朝已达到最高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它曾吸收了希腊和西亚的技术和题材。


塔门的浮雕题材有4类:第一类是纹饰,以莲花纹为主。纹饰大多集中在门柱外侧。第二类是守护神,它来源于民间信仰的夜叉,往往与祈祷庄稼丰收有关。守护神都刻在门柱内侧面的下端,每侧一个,都是高浮雕。另有一些与守护神相似的夜叉女圆雕像,但是保存下来的不多,现存的有东门第三横梁一端下方的一件,被称为树下夜叉女像。夜叉女右肘勾挽着树干,左手握住树枝,右脚踩在树枝上,左腿弯到右腿后面,躯体怡然自得地斜倚着,动作灵巧,姿态优美。南门的一件树下夜叉女已残缺,躯体现保存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第三类是佛陀象征物。这个时期表现佛陀仍用象征物,有单独象征物,也有组合象征物。第四类是佛教故事。这类题材所占比例最大,大部分在横梁的正面和背面。图幅大都是横长条幅、左右相当宽广,这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长卷画,也类似于现代的宽银幕。故事题材最多的是佛传,包括从诞生前后到涅槃的多地点、多场景画面。在佛传故事中遇到应出现佛陀时,仍然恪守不出现佛像的原则,只以菩提树、佛座、法轮、经行石、佛足迹等暗示佛陀的存在。这是由于当时人认为,佛陀是从轮回世界中解脱出来,并获得了正觉的,佛陀的存在是超感觉的、超人世的特殊存在,因而用真实形象的佛陀并不能表达这种特殊存在,于是只能采取象征表达方法。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陀的敬畏心理,这是一种反常的高度赞叹,佛传故事的神话成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形成的。


第二塔在第一塔的西面,覆钵丘较第一塔小,台基直径为14.3米。现存塔丘是巽加时期建造的。塔周围有栏楯,栏楯四方有塔门,栏楯柱有简素的纹饰浮雕。1851年坎宁安曾将覆钵丘掘开,丘内有一个石舍利函,内装4个小舍利盒,舍利函上刻有阿育王时期10个高僧的姓名。


第三塔在第一塔北面附近,规模与第二塔相同。塔丘中心有一个放置舍利的地宫,其中存放着两个石舍利罐,罐上刻有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的名字。这个塔的装饰简略,塔丘的台基有栏楯,并在南侧建有登临的台阶,这种形制与第一塔的相近,所以应是巽加朝建造的。这个塔的地面栏楯大都残失,南门保存在原地,表面有浮雕,这个门建于沙多婆诃那朝,但比第一塔的四个门都要晚。

  • 下一篇资讯: 白化文先生谈佛教建筑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