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人及哺乳动物受精早期的糖类调节,希望对需要人及哺乳动物受精早期的糖类调节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4页4320字)
说明:关键词: 受精,糖类调节,精子获能,精卵识别
哺乳动物受精早期的重要步骤是精卵识别(或结合)以及精子与卵透明带(ZP)的结合。对应配子膜上存在的互补分子参与了精卵相互作用。虽然目前对于互补分子的化学性质还了解得很小,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受精过程中精子获能和精卵识别是由糖类调节的,即糖蛋白在生殖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一些聚糖中的糖原部分可调节细胞粘附包括精卵识别和结合以及精子输卵管粘附和子宫胚胎着床。若干类聚糖,包括高甘露糖或杂合型聚糖,唾液酸糖基化和半乳糖糖基化的糖蛋白,与受精中的许多环节有关。因此,通过改变有生物活性的聚糖将有可能影响受精过程。
长期以来,受精过程是生殖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动物受精过程中得到的知识,使人的体外受精获得了成功。至今,我们对动物受精过程最了解的还是小鼠。小鼠成功的受精包括以下几个连续的步骤:即:①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获能。②获能精子和ZP结合。③顶体反应(AR)的发生。④精子穿透ZP。⑤精、卵质膜相互融合。本文讨论人及哺乳动物受精早期的糖类调节,特别是着重糖残基在精子获能和精卵识别中的重要的作用。
一、精子获能
精子在从附睾头到附睾尾的转运过程中,其质膜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刚射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它们还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停留一段时间并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和功能上的调整,即称为获能。这些改变,包括去除精子质膜所吸附的精浆蛋白及修饰和(或)重新组合精子表面的分子,以保证精子能够结合并穿透ZP。
目录:一、精子获能
二、精卵相互作用
小结
参考文献:1. yanagimachi R et al. Physiol Reprod,1994:189-317
2. tulsiani DRP et al. Dev Biol ,1995;167:584-597
3. verhage HG et al .Biol Reprod ,1998;58:1098-1101
4. nagDas SK et al. Biol Reprod ,1994;51:262-272
5. liu C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5431-5436
6.Daulat rP et la. Biol Reprod ,1997;57:487-494
7. mcleskey SB et al. Int Rev Cytol ,1998;177:57-113
8. youakim A et la. J Cell Biol ,1994;126:1573-1583
9.Tsubamoto h et la. J Reprod Fertil ,1996;50:63-67
10. dell A et al ,J Biol Chem ,1995;270:24116-24126
11. thaler CD et la. J Biol Chem ,1996;271:23289-23297
作者点评:精卵相互作用乃当前生殖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方兴未艾。它们通过互补分子即受体(精子上)-配体(ZP上)机制激发精卵识别,亦即ZP表面糖蛋白和精子质膜上互补糖类结合酶和外源凝集素样分子在精卵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但这些受体和配体的化学性质及其特性,尚未被阐明。精卵识别(结合)是通过单一个还是多个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体外精卵结合试验中所确定的互补分子是否与输卵管中的相同,尚待深入研究。
虽然受精事件因种而异,其进行的顺序也不尽相同,但精子获能、精卵相互作用、顶体反应的发生等机制还是很相似的。这些事件在受精早期至关重要。然而调节上述事件的机制细节,仍是生殖生物学一个未解决的基本
问题。ZP聚糖的巨大差异提示,某些配体(聚糖)-受体相互作用在配子相互作用和成功的受精前就起作用了。最近研究表明精子和ZP的最初识别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结合过程,包括多种精子蛋白与ZP3的结合。因此,深入地了解获能、精卵相互作用和顶体反应机制,必将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方法以确定糖类残基及其互补分子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