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与进展,希望对需要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与进展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5页6324字)
说明: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由多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以多种传播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病的研究较多,现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病源学方面[1,2]
HFRS病原体为布尼亚病毒科汉滩病毒属。近年来的主要成就为新病毒的不断发现和命名的统一。自1976年韩国李镐汪首次分离出一株朝鲜出血热病毒,国际上称汉滩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中的一种新属,至目前为止,经血清学研究证实本属病毒区分为9个抗原明显不同的血清型,血清I型病毒[Hantaan virus即汉滩病毒(HTNV)],不称野鼠病毒或姬鼠型病毒;Ⅱ型病毒(Seoul virus)即汉城病毒(SEOV),不称家鼠型病毒;Ⅲ型病毒(Puumala virus)即普马拉病毒(PUUV),不称鼠型病毒;Ⅳ型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即希望山病毒(PHV),不称为田鼠病毒。上述四型病毒是经WHO汉滩病毒参考中心认定的。其余五型包括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Belgrade dobrava Virus);泰国病毒(Thai Virus);印度的索托帕拉雅病毒(Thottupalaym virus);美国自鹿鼠中分离获得引起汉滩病毒肺综合征高病死率的莫尔托卡尼翁病毒,以及自美国小家鼠中分离的Leaky病毒。这五种病毒尚未被认可,我国主要流行的为Ⅰ型和Ⅱ型病毒。我省为以Ⅰ型病毒的为主的混合性感染,目前认为Ⅰ型病毒感染者重于Ⅱ型病毒感染者,这可能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汉滩病毒的变异速率较慢,但有时可有很微小的变化(几个甚至1个氨基酸的变化),这都有可能引起病毒毒力即致病性的巨大变化。
目录:
1 病源学方面[1,2]
2 流行病学方面[2-5]
3 发病机制及病理方面[6-10]
4 临床表现方面[9,11,12]
5 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6 临床治疗方面[16-18]
7 预防方面
参考文献:
宋干,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7,8(专刊2):1-2
罗兆庄,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7,3(3):1-3
陈化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5,6(6):1
吴系科,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5):303-305
李应光,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7,15(5):243
孙志坚,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3,110:34-37
于丹萍,今日应用医学,1997,3(4):1
孙志坚,等,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5,9:235-238
林霞平,等.医学研究通讯,1992,21(4):1-13
杨抗抗,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2):92-93
黄湘虎,今日应用医学,1997,3(4):4
林尔昕,今日应用医学,1997,3(4):5
韩明锋,等.临床荟萃,1998,13(13):618-619
王麟士.临床荟萃,1998,13(1):43-46
杨为松.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7,8(专刊2):14-17
张成文,等.医师进修杂志,1994,4:4-5
孙志坚,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2,10(2):76-79
朱公文,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