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文学论文- 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自强不息”一语最早出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意即人们应该具备像天那样的坚忍刚毅、永不停息的优秀品质。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的经验总结。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公正的社会环境的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怕吃苦、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并将它们凝聚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从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谈到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殡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到破所为作也”;到司马迁本人虽身受宫刑,但忍辱负重、发奋著书,终成《史记》; 祖迅“闻鸡起舞”、“中流击揖,,;再到蒲松龄落第不落志,以“有志者,事竟成,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自勉联,终成《聊斋志异》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反映。一部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史。
期间,中华民族饱经磨难、历经沧桑,但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无畏、艰苦卓绝的斗争。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不畏强权,虎门销烟,抗击英军;洪秀全为建立理想中的“天国”而进行了顽强的奋斗;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了使中国富强,排除当时处于优势地位的保守派的重重阻挠,力行变法;孙中山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等。这都说明自强不息精神对于中华民族排除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着 “自强不息”精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甚至红军内部也有少数人发出了“红旗到底能扛多久”的疑问。但是毛泽东认为,只要红军能够不畏艰难、不惧强敌、积蓄力量,“星星之火”是“可以燎 ”的。在此精神鼓舞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前赴后继,历经八年,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1998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灾区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终于战胜了这场百年未遇的“天灾”;2003年春季,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迅速蔓延,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冒着随时有可能感染上病毒而被夺去生命的危险,踊跃奔赴抗非典第政自一线,广大群众甘愿忍受暂时失去“自由”的痛苦,积极配合和支持“隔离” 策。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病魔终于被制服。可见,强不息的精神是新中国得以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都大大增强。但同时市场经济活动也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及负面影响。如有些人对市场经济认识模糊,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金钱经济,人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有些人见利忘义,不惜用假冒伪劣产品和坑蒙拐骗等手段危害顾客;有些人强买强卖,进行不正当竞争,牟取不正当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