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大海》随想
托?斯?艾略特《荒原》中引用瓦格纳的歌剧《特利斯坦和伊索尔德》中得台词成为读句:
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1片寂静。
黄亮而空虚的是那大海。
艾略特笔下的大海是死亡之海,他在上面写道:
你的臂膊饱满,你的头发湿漉,我说不出
话,眼睛看不出见,我既不是
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指导。
的确,大海1直都是被赋予着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的。所以它是诗人和音乐家手下永恒的宠儿。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宜取材于此。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3月,初演于1905年10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1部交响音乐作品,由3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1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1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关于本曲,曾有这样1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1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 这才是大海啊! "
词作品全曲分为3大部分:
1、《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这1部分顺序描写了:乐曲先描写黎明前海洋沉寂的波动,双簧管与单簧管奏出尖锐的动机,弦乐以颤功飘浮其上,象是预示着某大事的降临,并伴着不祥的动机,浓郁而苍凉,听起来如泣如诉,有忧郁、梦幻的情调。夜幕缓慢地揭开,英国管的旋律进入,弦乐在其上方层层推进,如同1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1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后来鼓声的响起,使人为之1震,如同那幅寂静的画面被撕开,但动机由随之慢慢减退了;其中小提琴的单旋律演奏如撩拨人心的那根线,自由而轻松的穿梭在于曲中;快到结尾处,小号衬以弦乐,呈现出更光辉的音彩,如同海面反射出万道光芒,色彩斑斓,绚丽夺目,1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2、《波浪的游戏》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1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3角铁如同海面上的星光,轻轻点缀其中,清透而晶莹;英国管和双簧管与弦乐的完美结合,给这1部分的音乐蒙上了雅光色的肌肤;小提琴的独奏调皮而有迷幻色彩,如同被赋予了阿拉伯世界的神秘因素;其中竖琴流水般的滑动,也给乐曲增添了浪漫色彩;着1部分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大合奏激昂兴奋,有1阵子似乎相互纠缠喧闹,但随后又困倦的沉入宁静中。
3、《风和海的对话》 这1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表现烦闷不悦之情。之后,鲜乐扮演着北风激怒的波涛,飓风则由双簧管担任,具有蛊惑音彩,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尔后,加上弱音器的小喇叭,奏出第1段的主题,随后全曲逐渐演变成怒涛磅礴的海景。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1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有1首圣——琼?佩斯的《海标》,可以用来形容我听完这部乐曲的心情。这是1篇伟大诗作,可以说在210世纪的诗作史上是属于顶峰德作品。全市颇长,只能引用1节:
诗用来给为大海伴奏,
诗用来协助大海周围的进行曲,
如祭坛周围的气氛,如同悲剧第1段合唱的引力。
这是1首不曾唱过的歌;是我们身上的大海将把它歌唱;
大海融入我们身上,直至呼吸的起伏,
大海在我们身上,带着它外海的柔滑声音和它在全世界没收来的凉爽。
诗用来缓和航海旅行中值夜的激动。诗用来在海的欢乐中更好地感受的值夜。
这是不曾梦过的海上之梦;是我们身上编织它伟
大的光明时辰和它黑暗的宽大跑道——
大海啊大海!在海的汇流中,
任何放荡,任何延生和任何悔过,
都存在于它泡沫的集聚鹤它乳液的天生智慧之中,啊!存在于它的元音—那群圣女!
那群圣女!——祝圣的沸腾之中。
大海本身就是泡沫,宛如花团锦簇的女预言者,端坐在铁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