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文学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一亿。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后,在与内地同学的交流中往往会发生某些心理上的变化,如何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他们的心理及时进行调适,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征及其产生原因从文化角度定义,民族心理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的反应”。一般而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
1、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一般会选择与自己同民族的学生一起生活和学习。这些固然有语言、生活习惯等外在原因,但更多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群体意识。从心理角度剖析,他们认为同民族的学生均来自同一地区,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以地域观念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就变的更加协调,在大学校园里的少数民族学生就应该团结互助,服从集体,自己不能脱离民族群体而单独生活。
2、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与自我保护心理。与汉族同学相比较少数民族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人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激励作用。但是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过“度”了,那这种民族自尊心则会表现为偏激、狭隘的民族心理、弱者心理他们虽有融入大多数同学的强烈愿望,但往往又由于自己的特殊性,从心理上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表现出所谓的民族保护意识。
3、开放的性格与相对闭塞的心理。众所周知,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性格都比较豪放,待人真诚热情。但由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原因,他们却往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隘的活动圈子里,不愿与其他同学分享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及交际理念,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习惯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这相对其开放的性格而言,是一种相对闭塞的心理表现。
4、愿意学习而学习动机却相对较弱。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就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希望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