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文学论文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 加强民族学校建设的思考 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就基础教育而言,目前,全州城乡已建有布局较为合理的民族中、小学共104所,其中22所民族中学已通过评估验收,成为全州的首批示范学校。全州9所重点高中共开办民族班27个,降低标准录取高寒山区学生927人。这些民族学校与民族班将民族教育与素质教育、“两基”工作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民委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低分配给各乡(镇)中学,减轻升学的竞争压力,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各县(市、区)学校改变过去只抓升学率的做法,注重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小学对学生的评价也由过去的分数制转变为等级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小学升初中继续实行划片招生,对口升学,就近人学,不举行统一的升学考试和任何形式的择校考试。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使考试科目、内容更加贴近素质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师德教育。近几年,我们统一部署组师24000余人,参加了师德教育学习和理论考试活动。2000年在全市评定了33名师德标兵,市委、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表彰活动。二是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层层推荐评议和公示考核,评出特级教师31名,名教师23名,学科带头人92名,骨干教师591名,教坛新秀38名,模范班主任29名,教育科研带头人49名。三是开展“九五”继续教育工程终结性自评工作。全市各级教育培训机构、有关部门以及基层中小学在师德教育、新教师上岗、骨干教师培养、校长上岗、岗位练兵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继续教育活动。5年内,全市共培训小学校长1144人、初中校长235人和高中校长52人,培训中小学教师20712人,基本完成了“九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我市基础教育的“三段式”发展目标,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一定的目标实现后,它又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确定新的目标,实现新的跨越,永远是发展的主题。回顾近年来的工作,虽然我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纷繁复杂的大环境,我们只有主动适应、积极面对、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蒸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3.提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民族学校,是实施民族教育、构建民族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恩施州由于社会历史、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其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需要。为在恩施州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战略目标,全州广大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加快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努力建设好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各级各类民族学校。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活动课,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通过民族教育,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民族学校要讲究民族特色,注意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适应型人才。有关民族学校的科研人员应深人社会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科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恩施州的显著特征是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远离大都市)、山(大山区)、穷(经济欠发达),但也拥有优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民族学校有责任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优良品德,拓展他们有关家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层面,增强他们献身家乡建设事业的实践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经费投入强化政府行为,加强部门合作民族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关系恩施州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程。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务必把民族学校建设当成一件大事,对所区域的民族学校要有专人负责,要作专题研究,制定出长远具体的规划。这些规划一经确定,就要认真组织实施,绝对不能因负责人的更换而削弱或者更改民族学校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