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文学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 考点10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正确认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两宋时期的特殊形势,使民族关系呈现如下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西夏、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②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三次议和并以岁币等屈辱方式换取和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特级教师担。但客观上议和成功,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现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夏、金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民族之间战争较频繁。但民族之间的战争无侵略和被侵略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性与落后性之分。
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进行的掠夺和战争是非正义、落后的战争。④民族融合是主流。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这些都反映出宋元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突出特征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辨证分析宋辽、宋夏、宋金的三次议和。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即辽宋于1005年的擅渊之盟;夏宋于1044年的和议;金、南宋于1141年的绍兴和议。这三次议和基本是宋朝统治者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的产物,是两宋软弱的表现,对两宋来说多是屈辱性的,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加剧了两宋的统治危机。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议和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一,结束了辽宋、夏宋、金宋之间的战争局面,使双方处于长期的和平稳定状态。从民族关系来看,各民族间的和平共处是主要的。第二,为各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分析比较唐宋两朝协调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点。①方式:唐朝以和亲、会盟、册封、设立行政机构、征战等多种方式灵活处理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宋朝则多采用战争、和议、贸易的手段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保持联系。②状态:唐朝在民族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基本上制约着民族关系的走向;宋朝则在民族关系中处于劣势,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