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话语体系,它的基本立场,是将纯粹和审美作为文学的本质属性,因此,诸如“浪漫”“古典”“性灵”“闲适”“趣味”“颓废”“晦涩”等文学概念的讨论,其本质都是对文学自由独立图景的浪漫想象。这样一个意义和价值系统,提供给后人不断阐释的空间。
过去一百年的自由主义文学具有多元、自由和开放的精神,文学的实验性、创造性、个体性相当强。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艺术风貌深层,同样隐约可见某些相对稳定的诗学范畴。即以“意境”“意象”等诗学范畴来看,不同文类、不同流派、不同作家的某些文本均可归结在一起研究,并可进一步衍生出现代主义、古典主义、象征主义等次类型。立足于文本这一原点,对类型与次类型进行深入研究,最终能够更清晰地把握自由主义文学家们的审美取向与艺术追求。这种研究思路,是从自由主义文学活泼生动的艺术本体出发,而不是以作家的文论或创作经验总结为导引按图索骥,对作品进行僵硬呆板的图解。因此,在研究中,不仅要揭示自由主义诗学一些概念范畴的产生和演变,还要在对大量文本进行考古学式考察和具体阐发中,发现这些诗学理念本身的相通、变异与传承,将那些负载着自由知识分子审美趣味和人生旨趣的话语还原为一种活生生的精神存在。而最具有创新意义的,是1949年后尤其是最
近30年的一些作家应当纳入“自由主义诗学”的研究视野中,探讨在20世纪文学中的流与变,如汪曾祺、张中行、王小波等具有代表性的文本。
诗学研究的方法各式各样,“中国自由主义诗学”强调深入到文本的内在审美“肌理”中,这对研究者的文本解读能力与艺术感受力便提出很高要求。研究中对个案的选择并非随意和偶然,无论是文学史中的经典还是并不成功的实验,其结构形式、叙述模式、文体样式、审美风格等等,既含容或改造着传统的元素,也渗入了作家的创造性。借助现代阐释学理论,将更好地实现自由主义诗学研究的“亮点”与新意。以现代的阐释学理论来看,进入文本解读,既要注重作品本体和读者本体,通过自己的解读体验,深入到作家所构筑的文本世界中去,最终既建构文本又实现了自我的建构。这种方式对于解读20世纪自由主义作家所创作的那些充盈着人生的诗化哲学意蕴的作品,感受其独特的情感激流和生命意识应该说是非常契合的。
还必须说明的是。,自由主义诗学研究也是一种文化诗学的研究,自由主义作为20世纪现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思想、哲学和文化思潮,决定了自由主义诗学研究不可能完全脱离意识形态的阐释而仅仅在孤立的文本内部进行审美阐释,自由主义诗学本身也非单一的封闭的体系,它的多声部、对话性和开放性特质更要求研究者关注其文本形成过程中文化语境的复杂性,因此,只有在现代特有的文化格局和语境中研究自由主义诗学,才是真正科学的研究。
注释:
[1]洪子诚:(问题与方法>,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175页。
[2]达维德?方丹:(诗学——文学形式通ee),陈静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