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文学论文- 民族融合与民族史观 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民族融合,是多年来史学界常用的概念,无须多说。这里所谓民族史观,简单地说,就是在史学活动、史学思潮及史家思想中存在的民族观念;具体地说,指史学中关于历史上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属于历史观中民族观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民族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中国历史上,始终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趋势, 也始终存在着民族史观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是民族关系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之一, 也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民族关系的变动成为影响这个时期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还是十六国、五代十国的骤兴骤亡,南北朝的长期对峙,甚至强盛的唐后期的兴亡盛衰,都与民族关系的现实状况密切相关。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史学中的民族史观必然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说,认识这个历史时段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史观,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观。政治割据与统一战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时代特征。这一阶段既有东征西讨、南征北伐的军事冲突,又有婚聘交好、互通有无的和平往来。
从民族关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局面使得各割据政权都重视、发展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在民族政策上注重和平交往,注重开发这些地区的生产力,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广大边区的发展,加速了其汉化的进程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相互吸纳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习俗上的长处,使大江南北的文化趋于一统的形势逐渐形成。这种与政治上的分裂割据颇为矛盾的文化状况,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史观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也提供了思想认识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