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 民族学生汉语教学浅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问题,关系着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问题,也是关系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巴音学院的民族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边远落后的农牧区,由于生源地的基础教育较为薄弱,学生的汉语基础相对较差,有相当部分汉语表达能力很差,课堂上个个是“哑巴”。同时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时,还要克服学习第二语言时在心理、文化、语音、文字等各方面的困难。因此,民族学生预科学习中的汉语教学,既要突出学科特点,结合“听说读写”各教学环节,完成口语学科目标教学任务,又要在预科中有机贯穿思想教育,营造语言学习氛围,创设汉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言能力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获教益,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要靠学习兴趣来激发,靠学习过程的成功体验与学习能力的增强来维持,教师不能视学生为认识工具,而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无疑会成为知识的搬用工。《汉语口语教程》看似简单,但讲起来并不好把握,要紧扣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课堂中要突出说的目的。我在口语教学对话等练习句型中,积极创造氛围让学生讲他们感受最深刻的话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问住所”一课,首先由学生问老师,教师做出示范答案后再轮流问学生的住处、环境、家庭成员等。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从门前葡萄树到不远处的小河,给大家描绘了一幅小河流水、果树掩荫下的幸福人家的生活。虽然讲得有点生硬,但每个人对家居情况不同的述说,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师生间的进一步了解和心灵的交融,比老师自顾自的讲课效果好多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克服语言障碍,加强师生团结、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面对的当务之急的任务。刚接上口语课,正值该班初换班主任之时,这个由维、蒙两种民族组成的班级,一时不适应,很难达到学生的满意,主要是自己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这就要不断调整自己。首先要融入学生中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知识、人格力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打动他们,让学生从心里接纳你、信服你。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由亲其师而信其道,听其行,消除对教师的防卫心理,对所学课程和集体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合力,才是班集体发展和学习的真正动力。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自信”是民族学生的“天生品质”。
民族学生勤劳、朴实、自尊心强,参与欲、表现欲强烈,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思维的空间,如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即兴表演、随意对话,说一段有趣的事等,既可以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心理需求,也提高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