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需要文学论文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情感特征调查分析 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1.现状调查
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是动机、性格和焦虑。为此,我们对我校高一年段10个班级中正式录取的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档案查阅、问卷落实、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多形式调查研究。就问卷一项而言,我们采用的是HorwitZ等设计的“英语课堂焦虑测量表”并辅以笔者补充的儿个相关开放性问题(非选择题)。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36份。
调查结果表明,高达85%的学生(其中不乏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课堂焦虑:怕开口被同学笑话;怕成绩不好拉后腿;怕老师提问答不出来等等。在回答“影响你英语取得进步和课堂自如发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时,84%的学生答“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64%答“胆子太小,自信心不足,心理障碍”,53%答“学习方法可能有问题”,59%答“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从开放性问题所反馈的情况看,71%的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一般。在个别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其原因有以下几种:“英语单词难记”,“语法搞不懂”,“英语成绩不好”,“听不懂老师用英语上课”,“花很多时间效果不好,不如把时间花在数理化上”,“我们老师上课没意思”。总之,他们对学英语是困难重重,情绪多多。
2.原因分析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与外界接触不多,信息闭塞,见少识寡,思维不活跃。他们习惯自己埋头读书,不与他人交流,性格相对内向,课堂上多“守口如瓶”,参与意识淡薄,遇到提问时,即使知道答案也保持沉默,旁观者是他们的常态,这种自我封闭的性格对学好英语很不利。
尽管缺乏语言环境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但在发达的地区.这种不利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比如教学设施的完备,师资力量的雄厚,教学资料的齐全等,都可使学生尽可能多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而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都是乡镇中学,根本没这么幸运。首先,他们资料贫乏,大多数学生手头除了教科书外,就只有练习题、词典了,很少见到或读过英语刊物。其次,农村家庭普遍子女多,根本无经济实力为学生购买必要的英语学习资料或设备,学生接触英语的量就更有限了。第三,有些英语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就不高,他们用汉语教英语,这使学生即便在英语课堂上也同样得不到接触英语的机会。有些教师语音还不太标准,对学生的发音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