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 浅析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服饰的融合 ”,希望对需要 浅析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服饰的融合 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不断接触,相互交流,无论在生产技术,文化思想以及生产习俗,包括服饰在内,都相融并蓄渐趋融合,其中几次少数民族服饰的流行促使了中国服饰史上几次民族服饰的大融合,并且在中国服装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融合是在公元前)世纪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桩有影响的事情。当时中原地区正盛行着一种上下相连,宽衣博带的深衣的时候,居住在西北一带的“胡人”却穿着一种衣身紧窄的短衣,下配长裤和革靴,他们凭借其轻捷灵活的装束和熟练的骑射技术,给中原各国以军事上的严重威胁。而当时赵国的第六个国君赵武灵王是一个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他看到赵国军队的武器虽然比胡人优良,但大多数都是步兵与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动辄即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灵活迅速的骑兵却很少。
于是实行军服改革,后来人们称之为“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改深衣为胡服,其完全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因此主要是改革下裳,即废弃下裳而改着长裤。赵武灵王为便于跋涉与水草之间,有利于乘骑,将当时普遍穿用的履舄改着短靴。腰间束以革带,并用金属做的带钩加以联结。赵武灵王的这一举措,不仅使赵国由弱变强,而且这种向兄弟民族学来的短衣长裤与汉族服饰相融合,后来逐渐演变为襦、袄、褶之类,成为汉民族服饰形成的一部分,也形成了春秋战国服饰创新的局面。第二次民族服装的融合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文献记载“: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豄靴,皆胡服也。”
由于战乱频繁,民族的迁徙杂居,当时南下的鲜卑族男子所穿的圆领或高领的褊衣、长裤、长统靴及施带钩的腰带,头上戴后垂披幅的鲜卑帽,在中原北部地区十分流行。北周时人们常戴的一种浑脱帽,用羊皮制作,高高的帽顶,呈圆锥状,也是由位于西域的龟兹国传入的。另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北齐时,穿胡服已成为一种风尚,“长帽短靴,合裤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难怪《搜神记》中会有“太康中,天下以毡为络带、裤口。于是百姓咸相戏曰:中国其必为胡服所破也的感喟。而且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在服装上互相取长补短,以图其新,不仅有广、狭两种形式,还演变出一些新的服装款式,如上衣、紧身、窄袖,下裳宽大博广,被东晋学者干宝在《晋记》中称其为“上俭下丰”。尤其当春秋战国之际,中原王朝与北部各族交涉频繁,胡服的一部分,早已浸润在汉俗之中。例如武冠、革带,即融化在中国民族服装之中。到六朝时期,风行胡俗化……。在南朝,特别是粱以后,相当的胡俗化,自然的发展起来,遂为隋唐服装的前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