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文学论文为您提供 新疆院校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参考,解决您在 新疆院校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学习中工作中的难题,参考学习。
新疆地处祖国边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开发建设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的地方,更是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和非法宗教组织活动猖獗的地区。而新疆高校,存在着意识形态领域分裂与反分裂激烈、复杂的斗争,一直都是“三股势力”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的重点目标。
因此,在新疆地区高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维护新疆的繁荣稳定,促进边疆的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往新疆高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侧重点主要放在广大学生中,主要是考虑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看法,善于运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获取新的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思想情绪不稳定、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比较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误导也正是因为大学生存在这些特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另一主体———教师的作用才显得更为重要。高校教师的思想和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倘若教师自身政治态度暧昧、立场不坚定,散布一些错误观点,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应该是解决好教师的思想问题,认真扎实地在教师中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认清新疆高校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能帮助大学生摆脱愚昧,走向文明,使其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及学习。所以,教师作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线力量,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教师的基本特征是为人师表。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对学生都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形成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都把教师当成自己努力的榜样,加以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教师作为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应当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主动宣传民族团结,当好民族团结的表率。
其次,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光教好功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平时喜欢讨论国家大事,而且有极高的政治热情。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遇事有时会冲动,做出有失理智之举。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加以指引和教导,使学生准确了解新疆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新疆的民族宗教状况、知晓并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分裂分子对新疆的破坏,坚决抵制一切分裂国家的言论和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最后,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道解惑。新疆高校中有相当比重的学生来自农牧区或贫困偏远地区,受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人文素质不高、德育工作滞后、宗教气氛浓郁等因素影响,势必导致他们存在思想观念不新、科学素养不高、理性思维不强的情况;有些学生对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做出的贡献认识不足;有些学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民族优越感,对其他民族存在偏见和误解;还有些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如为什么对少数民族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理解等等。
因此,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分析和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提高民族理论和政策水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二、分析新疆高校教师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充分认识了新疆高校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之后,通过调查问卷,对分布在南疆的喀什师范大学、北疆的伊犁师范学院、乌鲁木齐地区共计 9 所高校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被调查的高校教师分别来自汉、维、哈、回等多个民族,学科涉及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等各个学科;年龄分布在 22 岁至 60 岁之间,其中大部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都达 10 年以上 (占被调查教师的53.42%)。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初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现状分析
1.绝大多数教师立场坚定、认识清醒,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功底。从总体上来看,新疆高校教师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都较为了解,赞成“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为在新疆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很有必要;92.67%的教师认为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落实的情况比较好、认为援疆工作对造福新疆人民的作用较大;83.92%的教师认为高校专门开设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很有必要,认为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精神,成为无神论者。同时,他们也赞成高校禁止宗教活动、禁止穿戴宗教服饰。
调查显示,新疆高校教师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表示认同,充分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认识到 56 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正是由于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才使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另外,调查也显示出高校教师对党和政府持信任和拥护的态度,对事件也能有清醒的认识,赞同政府采取的处理措施,并且能够接受党和政府提出的政策,认真地贯彻落实。
2.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作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体,能够积极地对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46%的教师平均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以促进个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要途径有:课堂教育;在各科教学过程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开展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结对子、交朋友等。75%的教师认为开展的这些以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还不错,效果显着。
另一方面,教师作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客体,接受着学校对教师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65%的教师经常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认为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经常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包括:集中学习相关文件及讲话精神;观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评选宣传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开展汉族同志学习少数民族日常用语的活动,等等。53%的教师认为开展的以促进各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活动效果很显着,认为观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最有成效。
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广大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教师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线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只有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中,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接受。另外,教师平时工作任务繁忙、工作量大,能通过观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等较为轻松的形式得到民族团结方面的教育,寓教育于娱乐中,自然能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
3.多数教师关爱学生、答疑解惑,实现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65%的教师都经常利用网络平台或建立 QQ、MSN、微博等渠道主动与各民族学生进行交流。而且,86%的教师都认为自己与不同民族学生谈心、交流的频率和程度都是没有区别的。他们在交流时,内容常常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个人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得知自己所带教的各民族学生间的相处情况融洽和谐,没有明显的隔阂。当发现有学生在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方面存在有模糊、片面、错误的认识时都会及时地疏导情绪,了解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立场。有的教师还会运用主题班会、讨论、网络互动等途径,深入分析问题,做到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意识到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只有相互交流、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要坚定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由此可见,新疆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和主动性都较强,对各民族同学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关心帮助程度也较高。教师们深知如果放松了民族团结教育,不能或者不敢结合国际国内种族和民族问题去做工作,就会错失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问题的良好时机,就会丢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和主阵地。因此,只有紧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和观念,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把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具有不同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的大学生凝聚在一起,才能营造和谐的高校校园。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调查的结果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乐观的,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高校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调查显示,36%的教师没有将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这导致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其价值意义的缺失。有些教师认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存在着“报告时重要、工作时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较大程度地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使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在貌似轰轰烈烈的表面下渐渐显露出偏离其价值意义的真实面貌。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教师是先进文化、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和拥有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的代表。但是,随着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日趋激烈,教学任务、学术研究才被他们视为日常工作范围,是“正业”;与学生组织或参加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即被他们看作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他们觉得参加这些活动不合身份。正是教职工对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误解以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他们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没有起到适当地引导和教化作用。
2.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38%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大多都没什么意思,认为目前高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都留在浅层面,年年月月都一样,也就造成了大家就活动而开展活动,就教育而进行教育的应付心理,没有真正从深层次的理论层面和认知层面来理解和接受民族团结宣传教育。32.14%的人认为在新疆地区开展双语教学时要注意方法。还有 12%的人认为学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数量足够,但内容很一般,在实践中往往囿于教材和课堂,使民族团结教育变成了枯燥机械的知识教学,脱离生活,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三、提升新疆高校教师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进一步提升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重要地位的认识。新疆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在高校内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不只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师中开展有关民族团结的岗前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考察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调查研究,不断提升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重要地位的认识,提高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各学科教师要提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要求,使每个教师都能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教学内容为契机,将民族团结教育自觉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2.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党课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的机会宣传民族团结知识。教师平时工作量大,没有太多的时间集中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文件,因此要利用其知识水平高,接受党的政策方针快的特点,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党课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的机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旋律,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三爱”、“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新疆历史、新疆区情、民族团结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作为教师日常学习的关键内容。
3.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深入人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比较高、理论性比较强的工作,如果只是进行一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很难让高校教师在繁忙工作的同时产生共鸣。为了使民族团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例如,可以评选宣传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出现在身边的榜样,是引导民族团结教育事业最有感召力的风向标。通过展示民族团结先进模范的事迹和风采,增强激励和示范效应,有利于在全校形成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其他教师能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在耳濡目染中转变思想、改变行为。另外,可以举办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能在短时间内使听众对某一方面的信息得到全方位的认知,能够适应教师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而时间有限的情况,在教师的认知中建立起权威,取得教师的信任和认可。再次,就是举办民族团结演讲、征文及书法比赛,观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寓教育于娱乐中,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式中,增进友谊、增进了解,在各族教师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浓厚氛围。
对于新疆高校而言, 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是高校更好更快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教师作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线力量,只有做到真正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把民族团结教育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育人功能、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岩岩. 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5):1-4.
[2]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第四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9.
[3]陈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5):107-110.
[4]陈贵春.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构建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文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9):167-170.
[5]颜红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27-29.
[6]段锡民.陈晓娜.让民族团结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J].中国民族教育,2012,(5):74-76.
[7]程红波,杨杰.新疆高职院校民族教育实效性调查与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1,(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