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文学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 再论民族高等教育主流化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关于民族高等教育主流化的问题,笔者曾在2004年第1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上作过专文论述。此后的一年,国家和学校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而云南民族大学在保持地方民族特色的同时,怎样进一步提高主流化、现代化程度?真正办成一所现代民族大学?这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新课题。
说到国家的变化,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党执政的重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面对新世纪的战略抉择。
2004年6月,教育部正式发出通知,明确云南民族大学在全国首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良好”等次。这一评定对云南民族大学的建设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说明,经过50多年的办学积淀,教育部首次正式认可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在全国620余所本科院校中,学校在主流化、统一性的评估体系中有了一个与自身办学实力相当的地位;在教育部、国家民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云南4300万各族人民的厚爱与呵护中,云南民族大学有如一个刚刚步入成年的英俊少年,正满怀着憧憬与希望,自觉地踏上现代民族高等教育的美好征程。
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深入思考应该建设一所什么样的现代民族大学,怎样建设现代民族大学,实在是必要和刻不容缓的。
思考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呼唤着加速创建现代民族大学。21世纪的头20年,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要处”之一。作为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社会主义大国,“全面小康”的发动机是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因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此,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