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文学论文 > 正文

小说《哈利·波特》与圣经意象浅谈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发布时间: 09/12/07

  三、《哈利·波特》中细节的《圣经》原型分析:

  (一)乐园原型

  在《哈利·波特》中作者罗琳通过对哈利·波特的现实社会生活环境的对比描写,塑造了一个理想的魔法世界,在那里,~群小巫师可以欢乐地学习,施展各种神奇魔法。他们突破了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在那个虚构的魔法世界里自由驰骋。虽然在这个世界里,也有邪恶的势力的存在,但是同黑暗势力的斗争过程正是一种追求净化环境,重建魔法世界的过程。只有在不断斗争中彻底消灭伏地魔在魔法世界的势力和影响,魔法世界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自由王国。这与其说是哈利对正义、美好、良善的伊甸园式的自由王国的梦想的苦苦追求,不如说是作者罗琳对宗教精神的一种期待。

  基督教的宇宙观将世界分为四个层次,诺思洛普·弗莱在《心明眼亮,茅塞顿开》中指出,“这个登记森严的世界固定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是天堂,即上帝所在的地方:其次是伊甸园,原来供人类作为家园用的;再次是我们现在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即神学中所谓的‘堕落的世界’;最底层则是恶魔施虐的领域(吴持哲,1997,235-236)。”凡人降生在第三个层次上,他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在上帝的恩宠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使自己能达到伊甸园这样的乐园。

  《创世纪》中记载,上帝将亚当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园之中,吩咐他们不得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但是他们受撒旦化的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因而被逐出了伊甸园。伊甸园后来就成了人类永远渴望回归的乐园。

  (二)光明与黑暗、邪恶与善美的对比

  基督教的宇宙观中,美善与邪恶是对内在统一的两种属性,邪恶与黑暗相连,美善与光明共生。诺思洛普·弗莱在《心明眼亮,茅塞顿开》中将世界分为不同的层次是为了能表达道德判断和惩戒的原则“向上总是好的,向下总是坏的:遭罚者下地狱,复活者上天堂;神话中,又总是将怪物置于地下,而使象征光明的优美幻想出现在上空。”这种基督教神学的观念对文学话语也有这影响。“神话中构建出一个高于人世的天堂或天国,另一个在人世下面的地域或阴间,……”。

  在《哈利·波特》中,作者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好,在多处体现了这样的宗教观念的影响。比如伏地魔无法拥有一个人的形体,只能附着在蛇怪的身上,一直在水管里游来游去,却始终不敢轻易露面。哈利与他的几次斗争不是在密室里,就是在地下室里,绝对不会在光明的地方。伏地魔要么是附着在蛇身上,要么是附着在他的随从的背后,从来不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出场的,而作者也是用尽可能猥琐的语言来描绘他的。比如“那张脸的颜色像粉笔一样死白,红通通的眼睛发出光来,下面是两道象蛇一样细长的鼻孔。”这种怪物难怪只能出现在地下,而象征光明的事物往往会出现在上空,当哈利和伏地魔正在进行生死搏斗,且正处于劣势时,出现在上空的是那带来希望的漂亮的凤凰福克斯。读者往往还会注意到连家养小精灵也有区分,那亲近哈利的小精灵往往是很轻快地出现在上方,而哈利的教父布莱克家的家养小精灵就相形之下显得猥琐得多。

  最明显的要数象征着圣子和圣父形象的哈利·波特与象征着邪恶的撒旦的伏地魔之间的密切关系。哈利作为格兰芬多的继承人,有着绿色的眸子;而伏地魔作为斯莱特琳的继承人,有着红色的眸子。反过来,格兰芬多的院徽主色调是红与黄,而斯莱特琳院徽的主色调是绝对的绿色。本来这两个学院之间的关系在四学院中就是最复杂的,再加上两位继承人眼睛颜色的互相牵连,更加让人捉摸不透。在第五部中分院帽的唱词也表明了一开始二者之间的友谊是非常坚固的,但后来由于对招收学生产生意见分歧,斯莱特琳又对所谓的‘血统纯正’出奇的固执,他们的友谊开始分裂。而作者又制造了一些巧合,让他们两位最后的继承人在某些方面有着出奇的相似,又通过瞳孔的颜色将两者交叉的联系在一起。而圣经中上帝及背叛上帝的撒旦之间的关系不也正如哈利和伏地魔一样,撒旦原来追随着上帝,但随着他误入歧途,不知悔改,撤旦扮演着一次一次挑衅上帝的反叛者的形象。

  学者刘意青曾指出:“几乎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渗透着基督教或《圣经》的影响,即使没有明显地取用其内容和人物的名字,它们也渗透着基督教的善恶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三)宗教回归之信仰的呼唤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动荡时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反而使人们陷入了一种信仰危机。惨烈的战争和丑恶的杀戮使人们一度丧失了信仰的热情,处处流露出一种理性的迷茫,对上帝的怀疑和对人类的灰心。人们在生存危机之时总是固执地等待这新的“救世主”。事实上,由于西方基督教早已深入骨髓,它是西方一切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这种固执的等待实际上是对基督教的回归,是对宗教信仰的再次呼唤。人们从未远离上帝。这事实上是人类信仰的成熟。

  书中哈利的姨妈一家对于魔法世界噤若寒蝉,现实世界中也有不少人虽然没有能力接触魔法,但却愿意接受这一事实。赫敏的父母就是书中所谓的“麻瓜”们,即无缘魔法的人。这些无论相信与否的麻瓜们与魔法世界太遥远了,这种距离感是他们就算怎么努力也无法消弭的。这就必然使他们对于美好的魔法世界的存在与否的信任打上了一层阴影。作者在书中通过对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比描绘,字里行间时时呼吁人们尤其是那些“麻瓜们”要相信魔法世界的存在。这种呼吁实实在在是对宗教信仰的一种呼唤,表现了西方现代文学对基督教精神的思考和成熟。

  结语

  虽然很多人对《哈利·波特》的定位是一部儿童童话,但是作为一部西方现代魔幻小说,它继承了希伯来基督教精神的精髓。圣经故事和人物形象一再被借用,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古老的文化精神的影响下,罗琳给读者编织的新的童话,不仅带给小读者无穷的乐趣,也唤起了成人对美善的向往,对宗教精神的深思。因此要理解罗琳的这部小说,就必须从圣经文学的启迪之下,探寻罗琳的基督教思想根源:从她对圣经原型和意象的巧妙运用中寻找作者所要揭示的善与美的真谛;从她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中品味基督教的仁爱宗旨。

  • 上一篇资讯: 德彪西《大海》随想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