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希望对需要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4页2694字)
说明:一.中医学在运动性疲劳方面的应用
中药抗运动性疲劳是运动医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日前出版的《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21期报道了扬州大学体育学院高宝龙、陈华卫提出的以清泻法为原则来对抗运动性疲劳的观点,他们从中医的整体思辨性出发,这一思路无疑给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高宝龙、陈华卫在文章中指出:目前,使用中药抗运动性疲劳往往从“补助阳气”入手,形成了以补气助阳为主,兼以调补气血的研究与运用格局。从中医的整体思辨性出发,目前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治法学说八法中“清法”被引入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领域,将“清热养阴,活血利水”为法则的“清剂”运用到抗运动性疲劳研究与运用中去,从而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研究途径。
此外,冬虫夏草能够增强运动员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产生,加快疲劳的消除,又不含违禁成分和毒副作用的药物和食物,已成为当今运动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冬虫夏草在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增强运动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增加运动员体内的能量物质,而且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加强代谢等作用,并可刺激体内激素的分泌释放,增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造血系统、骨骼系统等功能,延缓过度疲劳的产生。
有关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以平衡机体的阴阳为宗旨。目前使用的抗疲劳中药也很多,中药单体,单味中药,复方中药有补益中药和调理中药。国内外已经有将单味中药制成冲剂,按中医配伍原则制成复方冲剂,在抗疲劳方面有很大的功效。疲劳机理是否与营养的补充有关需进一步思考,应积极开展对营养性中草药的研究。相比中药养生,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很多
问题有待于探讨(如:组方配伍的完善,等)。如何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脏腑学说为中心,发挥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运动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仍有许多深入的工作要做,且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在中医药使用上应避免误用兴奋剂。在研究中药制剂应应用现代生物工程的制药技术,提高制剂的有效成分及浓度含量,利用现代基因的工程,生产更好的生物活性物质。
二.“堵塞学说”与运动性疲劳
1.磷酸化合物与运动性疲劳
机体进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由于ATP、CP分解代谢加强,肌细胞中ADP、AMP、Pi等的浓度会明显升高。虽然ADP与Pi是细胞能量代谢过程的激活剂,但ADP、Pi等若在细胞内的浓度过高,有可能引起疲劳。对皮下肌纤维的研究表明,进行1分钟60—100%最大强度运动时,ADP浓度升高20—50%,Pi浓度升高300%,最大肌力下降超过35%,肌肉的放松能力下降60%。由此可见,肌细胞内高浓度ADP、Pi可能成为疲劳的原因之一。
2.肌细胞pH值与运动性疲劳
乳酸是在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容易在肌细胞中堆积。实验证明,乳酸本身对疲劳的作用非常微小。导致疲劳的直接物质是肌乳酸解离出的H+。H+浓度升高,pH值下降,使肌纤维的肌力、最大缩短速度、酶活性、肌质网Ca2+的重摄取能力下降,导致疲劳.
目录:一.中医学在运动性疲劳方面的应用
二.“堵塞学说”与运动性疲劳
三.自由基导致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