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的阿拉伯地区,自古文化就非常的发达。几千年前的巴比伦文明已使人们感叹不已,而在穆斯林兴起后的阿拉伯帝国时期,其文化之兴旺,在当时之先进,更让人瞠目结舌。阿拉伯帝国以通过对外强有力的扩张为手段,广泛吸收别的民族文化文明(这些文明如希腊,罗马,埃及,印度,中国……),并加以消化,改造,结合自己固有的知识,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从两河流域开始,西到北非的摩洛哥,东到印度河流域,北到中亚,甚至到了中国当时唐朝的边境帕米尔高原。在这些受到阿拉伯帝国侵略的地区和国家,在阿拉伯帝国解体后,继承了其先进的文化,虽不再像以前那样在世界上注目,但也仍灿烂繁荣,甚至形成了一个泛阿拉伯区,这些地区是今天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朗,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等,可能还包括中国的新疆。这些先进文化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水利,地理,天文历法,文学,数学,哲学(如伊斯兰教),医学等。这些集注着阿拉伯人民智慧结晶的成果,都在世界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我要说的是有关阿拉伯在医学方面的成就。
医学是阿拉伯人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
伊斯兰传统医学及其相关学科,如药物学、养生学、外科手术等,从古希腊、埃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比如说在古老的药典中增添了龙涎香,樟脑,肉桂,丁香,汞,等,还采用了新的药剂,如糖浆,药用糖水和玫瑰香水,这些,是从地理上的扩展所得来的[1])继而发展成为门类齐全,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医学体系。它是一门应用科学,也可以说是门艺术,涉及从饮食到沐浴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伊斯兰教法《古兰经》中关于礼仪洁净、可食之物等许多有关身体健康的规定,都与传统医学有关。
最初在伊斯兰地区行医的多为基督教、犹太教徒或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信徒。后来受其影响,穆斯林社团也培养出自己的医生。穆斯林医生称为“哈基姆”(意即智者哲人),因为他们不仅精通医道、为穆斯林行医治病,其自身往往又都是哲学家。早期的伊斯兰哲学家从控迪、伊本•西那到伊本•路世德(1126一1198),他们大多是医术高超的名医,其中像拉齐和伊本•西那都曾被誉为医学权威。由此可见,穆斯林的医学总是与伊斯兰传统科学,特别是与伊斯兰哲学是密不可分的。
帝国时期,一般的医学理论是在经文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的,而临床方面的外科、药物学知识则是在医院附属的医校内教授。有些名医也在家中进行私塾式的医学教育。还有一些与药物学有关的医学知识,是在药店里传授的。在医学教育方面,伊斯兰教沿袭了犹太教或基督教的祖传医术的传授方式,这种传统医学的教育方式曾对伊斯兰文明的传播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如西班牙的伊本,祖赫尔家族、波斯和伊拉克的伯赫迪舒家族等著名的医学胜家,数百年来都曾培养出很多名医。
穆斯林医院的机构建制,最初是沿袭波斯和拜占庭的医院,医院与医疗教学相结合,是古希腊、埃及、波斯和印度医学向穆斯林传播的主要途径。据说,穆斯林开始建立医院是在瓦立德一世(705—715在位)时期。但第一个设备齐全、名副其实的医院,当属哈里发哈伦•拉希德(786—809在位)时期在巴格达创建的医院。该院后来名医云集,成了医疗中心和医学教学研究中心,巴格达的很多医院都是以该院为楷模创建的。穆斯林医院的发展也呈多样化趋势,有治疗各种疾病的综合性医院,也有为麻疯病、精神病患者甚至为动物提供特殊医疗服务的专科医院。大的医院一般都附设有图书馆、演讲厅和其他教学设施,使医疗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伊斯兰传统医学实践还与药房和药店有密切关系,药商往往要比正式行医的医生更多地参与日常医疗服务。直至今天,伊斯兰国家一一一些传统的药商仍可满足顾客的一般性医疗服务需求,还能为那些尚未恶化的常见病提供药物治疗。穆斯林的沐浴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它是传统医学保健的一部分。伊斯兰教法要求穆斯林在礼拜前应履行净身仪式,因此沐浴用的浴池在穆斯林居住的地方很早便被兴建起来。直到现在,凡属穆斯林集居区,不论是大的城镇还是小的村落,都有公共浴池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据说,伊本•西那和拉齐都曾用沐浴方式治愈某些疾病。传统的穆斯林沐浴通常要用几个小时,除洗浴、按摩和仪式性的净身外,还要喝一种特殊的饮料,并在有蒸气设备的室内或凉快的房间静待片刻。医生便是利用这种沐浴方式来治疗各种疾病,不仅可治头疼,还可壮阳健身。土耳其桑纳浴的疗效早已举世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