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护理学 > 正文

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希望对需要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4页4848字) 
说明:
关键词: 双歧杆菌,微生态学,免疫调节

  存在于人体消化道内的菌数可达100万亿,菌体总重量约1.0~ 1.5公斤,占人体总重的1/50~1/60,与人体的肝脏重量相当,而产生酶的量却远远超过了 肝脏所产生的量。因此人体的生理、免疫、营养、消化、抗肿瘤、生物拮抗、药物效能和抗 衰老等都离不开其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群[1]。 婴儿出生2~3日后双歧杆菌开始增殖,5日后达最高峰并占绝对优势,在肠道内菌丛中占99% 。但随着人的年龄增高,双歧杆菌在肠道内逐渐减少,体弱多病的老人肠道内该菌几乎消失 ,而健康人仍能保持一定的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存在。这也反映出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 乃是检验人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自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Tissir发现双歧杆菌后,经过人们 多年努力不懈的研究,现已认识到该菌是人体重要的益生菌,是人体肠道内数量占优势的一 种菌,终生存在于人体并与健康息息相关。多年来,伴随着现代微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 辨证哲学思想的引入,人们对双歧杆菌的研究、认识和开发利用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1 双歧杆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多形态杆菌,呈Y字形、V字形、弯曲状、刮勺状等形态,其典型的特 征是有分叉的杆菌,因而取名为bifidus,拉丁语源是裂开、分开之意。双歧杆菌不形成芽 孢,亚甲兰染色菌体着色不规则,无运动性,专性厌氧,过氧化酶阴性,不还原硝酸盐,吲 哚反应阴性,明胶液化阴性,联苯胺反应阴性;最适生长温度37~41℃,最适发酵温度35~ 40℃,最低生长温度25~28℃,最高生长温度43~45℃;起始生长pH值为6.7~7.0,在 pH值为4.5~5.0以下或pH值为8.0~8.5以上的环境中都不生长。双歧杆菌对糖类碳水化 合物的分解代谢途径不同于乳酸菌的同型或异型发酵,而是经由特殊的双歧支路,其中果糖 -6-磷酸酮酶是其关键性的酶。对葡萄糖代谢是按果糖-6-磷酸酮酶途径水解,最后生成乙酸 和乳酸,二者摩尔比为1.5∶1,不生成CO2、丁酸、丙酸;DNA碱基组成摩尔百分比为57 ~68。
目录:
  1 双歧杆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2 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3 有关双歧杆菌生理活性研究的进展

  4 如何开发利用双歧杆菌制品

  5 展望


参考文献:
[1]康白.微生态学正在迅猛发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4):1.
  [2]Anand,S K and Singh,R S Culturd Diary Products.J,1985,(20):21.
  [3]蔡访勤.肠道菌群、食物与结肠癌.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2,(3):72.
  [4]蓝景刚.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免疫增强作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3):129.
  [5]塞红.青春双歧杆菌DM8504菌株对小鼠体内Hca-F25/16A3-F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4):196.
  [6]康白.微生态学原理.大连出版社,1996.
  [7]张磊艺.双歧杆菌复合制剂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3):35.
  [8]Kawai Y.et al.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aging;Agerelated change of enzymes in the liver and small intestine,and lipid metabolism in germfree and conven-tional rats.P247 ln; Liver and drugs.Elsevier Biomedical Press.Amsterdam (1982b).
  [9]兰景刚,等.双歧杆菌抗衰老作用的初步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6):4.
  [10]于日升,等.微生态与癫痫.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1):53.
  [11]李雪驼,等.日本微生态制剂人用双歧杆菌相关制品的现状.中国微生态学 杂志,1996;(3):61.
  [12]王霞.双歧杆菌研究进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2):62.
  [13]森下仁丹公司.New products information.Bifidus,1994,7(2):255.
  [14]孟涛.乳酸菌及其生长因子对人畜健康的作用.生物工程进展,1993,13(4) .

  • 上一篇资讯: 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下一篇资讯: 瘦素与生殖和妊娠
  • 相关资讯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文章排行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