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论文源代码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经典性语文教学合法性研究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经典性语文教学合法性研究,希望对需要经典性语文教学合法性研究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56页46760字) 
说明:

摘 要:现代语文教学一百多年屡次改革却屡次失败的历史现象令人沉思,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只拘泥于语文内部学习方法的修补与学习篇目的调整。人们并未思考语文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同样受制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制约,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必然带来语文的生产机制的变动。在农业社会里,建立在文字的崇拜、经典的“神话”与语文的强大社会功用之上的经典性语文教学,曾创造了巨大的辉煌。但在技术社会里,随着图像的转向和消费文化的兴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心理发生了改变。单一的文字阅读转向图像,文字语言的功能在弱化,甚至变成了学生“能指”的游戏。因社会的转型、价值的多元化与学校语言编码的分化,经典(语文学习的材料)存在的神圣性正在被逐渐的“祛魅”。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因社会的科学文化追求而引起了人们对语文文化的歧视;因教学的技术化,语文变成了一种理性的训练工具,学生失去了通过语文进行人格体验的兴趣。最终在技术时代里,语文学习日益被边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的基础发生动摇。本文试从语文课程中知识的重构、批判性阅读、以及语言的个性化“言说”等方面探讨语文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可能性。


关键词:文字崇拜 经典 图像 批判性阅读 个性化言说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phenomenon that the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has reformed many times and failed too for one more hundred years makes us think about its. Of cours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people just is limited into the repairing of the Chinese internal studying method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udying page. We all don’t think that Chinese as one sort of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as well as trapped in the restriction of the social economic form, whose change inevitable the shift of the Chinese productive system. In a agriculture-dominant society,a classic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worshipping letters, classic myths and the substantial role. It plays in the society made its great brilliance in history. But in technical society, the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psychology have altered greatly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the image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sumptive culture. With monotonous words language is degraded even it has become the students’ jigsaw puzzle. The holiness of the classic (the material of Chinese studying )gradually reduced its own charming for the shif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ivers of the value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chool languages codi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scientism, the seeking to the social science and culture. Well, because of the teaching technicalization. Chinese has become a kind of rational training toll, which make the students lose their interests in the character practice through the Chinese. Finally, in the technical era, the study of Chinese has been verged gradually and the bas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is in the wavering. This content just try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Chinese how to adept and exist in the informational society from the rebuilding of the Chinese text book, the critical reading and the individualistic speech.

Key words: worshipping letters classic image critical reading individualistic speech

前  言
作为学科课程的现代意义的语文教学,是从1902年开始的,到现在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发展道路。综观这一百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现实,我们发现其一直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一百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不间断的批评。语文教学开始的20年,采取的是“以阅读为本位”,“以读带写”的教育模式,但是语文教学质量在很多人看来不尽人意,学生语文程度低落的问题开始困扰国文界。2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无论如何设法,学生的国文成绩总不见得显著的进步。因为语法、作文法等的帮助,学生文学在结构上、形式上,虽已大概勉强过得去,但内容总是简单空虚,这原是历来中学程度学生界的普通现象,不但现在如此。”(夏丏尊、刘薰宇《文章作法》“附录三”)从夏丏尊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语文教学的前20年,语文教学效果不佳是不争的事实。到了30年代,关于语文教学落后的认识更盛。1934年11月至1935年6月,在当时颇具影响的《中学生》杂志上开展了一场历时8个月之久的“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但是,关于中学生的国文程度是“行”还是“不行”,并没有达成共识。这次讨论的意义在于:当时的教育界面对语文教育落后的种种舆论,想寻找一种理性的评价,获得一种清醒的正确的认识;但是“不能达成共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选择“讨论”的方式,仍是企图借助“感觉”来寻找科学的结论,可谓缘木求鱼。当然这种选择也是无可奈何,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建立起进行语文水平评价的科学标准,就是现在也仍然没有。

目录:
内容摘要I
AbstractII
前  言1
第一章 前技术时代经典性语文教学的辉煌3
一、文字的中心地位3
二、“ 经典”的神话7
三、济世的需要12
第二章 技术时代经典性语文教学遇到的挑战16
一、图像的转向16
二、“经典”的祛魅21
三、科学主义的兴起对语文的冲击26
第三章 后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合法性的重建32
一、语文课程中的知识重构32
二.批判性阅读35
三、 语言的个性化“言说”39
结 语45
主要参考文献48
后 记51
参考文献:
(一)学术著作: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2.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3.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4.刘福根,叶丽新:《语文教学模式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5.欧阳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6.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探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7.魏本亚:《语文教育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8.冯黎明:《技术文明语境中的现代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
9.[英]大卫•帕金翰著,张建中译:《童年之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2月。
10.[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12.余昱:《走向学校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13.魏国梁:《传承中华文华的生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14.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15.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5月。
16.赵厚玉:《语文教育学的现代阐释》[M],北京:中央出版社,2003年5月。
17.陶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18.黄孟轲:《人生平台上的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
19.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0.[加]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21.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
22.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3.[荷]佛克马,伊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
24.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5.耿占春:《回忆与话语之乡》[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二)学术论文:
1.傅修延:《文本学视野中的超文本研究》[J],载《创作评谭》,2004年第10期。
2.张杰:《文学经典的流动与语文教材的嬗变》[J],载《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年第2期。
3.吴定刚:《现代语文的死亡与语文教学的重建——关于语文教学的未来学的思考》[J],载《作文快活林》,2003年第9期。
4.刘晗:《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的命运》[J],载《文艺理论》,2004年第3期。
5.马永利:《论休闲文学》[J],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6.张永清:《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策略》[J],载《求是学刊》,2005年第3期。
7.刘意青:《经典》[J],载《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
8.金元浦,郭持华:《对文学意义的追寻——金元浦访谈录》[J],载《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3期。
9.欧阳友权:《网络叙事的指涉方式》[J],载《文艺理论与研究》,2004年第3期。
10.赵宪章:《超文性戏仿文体的解读》[J],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1.孙文宪:《“语言批评”与语文教学》[J],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
12.韩军:《没有文言文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J],载《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
13.李庆明:《母语阅读与人的成长》[J],载《江苏教育科学》,2004年第10期。
14.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J],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
15.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J],载《语文学习》,2004年第9期。
16.肖绍聪,刘铁芳:《从文字书到图画书》[J],载《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7.鲁仲元:《文学教育论》[J],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教育学博士论文。
18.黄忠顺:《中国时尚文学与杜拉斯、村上春树、日本动漫》[J],载《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三)报纸与电子媒体
1.张春田:《语文由“读本”时代走入了“学本”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9日。
2.孟达,张健:《科举废除前后》[N],《南方周末》,2005年10月6日。
3.狄马:《谁来为一个孩子的童年埋单?》[N],《杂文选刊》,2005年10月。
4.沈睿:《美国的学校:离开语文课本的英文教育》[N],中新网,2005年4月6日。
5.何新星:《阅读变成享乐,平面媒介如何面对阅读革命》[N],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505/3822ce7abe4c4c80888a876dd218b6a8.shtm。

作者点评:
我国语文教育有着历史的巨变。在整个农业社会时期,语文是一种“文字——语言型”教育,就是以“义理”为中心的书面语言教育。这是经典性语文教学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它在选士、科举等制度的保证下创造了蔚为壮观的语文材料。这种教育具有明显的“后喻型”文化倾向,“由于强调稳定、贬抑变化,于是,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人们只是‘身’存在于‘现在’而生活于‘过去’”。 它隐含着这样一个文化观念:过去的、他人的文化具有一种典范性,是立于学习者之上的不可企及的“艺术标本”。这种验证式的语文课程立起的是“文化权威”,学生做是只是认同。这样的语文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多‘积累型’,少‘发现型’,多‘继承型’,少‘创造型’”。学校教学生学习语文,目的就是识字、写字,进而诵习经书,练习作文,为将来应付考试,求取功名。后来发展到死读经书,学做八股,代圣人立言,完全脱离实际生活与口头语言,语文教育走到了它的最初目的的反面。如果只是以对文化传统的积累、继承与保存为宗旨,那么语文课程将永远作为一个滞后者的角色而存在,它既不能与时俱进,也不能引领文化的创造与发展。
随着技术的兴起,人文学科的科学化受到强调,语文教育转变为一种“文字——思维型”。语文教学开始以“知识”为中心,由于语言与思维的特殊关系,语文教学在追求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努力中步履维艰时,“思维”训练的理念崭露头角。语文教育就有教学内容的序列化、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过程的模式化、教学检测的标准化的特点了。这一阶段的语文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随意性、无序性和训练方法的强制性、盲目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了明晰感。但过于强调“实用”即进步,“知识”是最实用的工具。“传授知识”便成为语文课程的最主要目标。这样就完成了对人文主义教育的批判和否定,标志着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胜利。一方面科学文化渐取代了语文文化的主导地位,语文教育的功能也在弱化,不再以经世济国为已任,而把为个人服务——塑造个人的文化品格、娱乐性情为首要任务,这样“祛魅”的语文在实利的社会中受冷遇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高考对语文的考查讲究“内容的可据性”与“形式的可行性”,相应知识性要素训练的膨胀,语文教学渐成了理性训练的工具,学生就有了“怕看文言文、怕写作文、怕读周树人”的无奈,对语文也失去了亲近感。其三,图像的转向、消费文化的兴起,也使经典性语文教学存在的生态发生了改变:由于图像消费的过度,人们的阅读兴趣发生改变,不再追求“冥思”的东西;由于读写门槛的降低,原来围绕传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解读建立起来的规则都将受到极大的挑战;消费文化也使学生对于课本中经典的态度有了改变,不再追求运用个人语言去临摹元叙事,而采取将经典碎片化拼合在一起的混杂叙事。总之,纯粹的语文教学在技术的冲击下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面对技术对于语文领地的不断蚕食,有人呼吁加强语文的人文关怀,希望用传统文化来挽救语文的颓势。正如在枪炮、火车面前我们无法挽留骑士文化的优雅,在技术消费过度的社会里,我们同样无法靠多背几首古诗词就能改变当今语文教学的窘境。在社会形态的巨变中,我们应寻找到语文教学新的“路线图”,那就是语文要转变为“语言——人的发展”上来。在信息社会里,语文学习将恢复到其原始形态上——个性化学习。学习者通过网络自由提取、分析、判断信息,传统的大规模班级授课制,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文本解释都将成为过去时。另外在信息社会里,一方面教育应大量有效传授的东西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教育还不能马上找并标明判断事物的标准。因为在具有个体性、隐喻性、多质性的人文知识面前,企图得出终极性的结论,获得永恒性的知识,无异于水中捞月。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课程不再只是一些于教育情境之外开发出来的书面文件,而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内容与意义”。 也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再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知识建构,而是文化建构,价值涉入的和具有情域性的。 就是说在复杂的、不断变动的新世界地图面前,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的能力,一种文化的反思力。正如一个美国教师所说的:“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样才不会在浩如烟海、复杂多变的信息世界里迷失自己,脱离个人与集体的发展方向;这样就能通过社会现存文化来实现人的社会化,让人超越个体,超越社会、从而达到人的“类特性”的境界,即“作为人类一员真正体现人的尊严、人的局限,在社会生活中肩负并实现人的使命”。这样看来,今天的语文教师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责任。因此笔者就想起了连战先生在北大演讲时所引用的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二句名言,并用它作为本文的结语:

如果我们不做,还会有谁做
如果现在不做,那将什么时候做?
  • 上一篇资讯: 论蒙汉双语教学初中汉语文教材的重构
  • 下一篇资讯: 基于Web Quest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 相关资讯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文章排行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