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研究,希望对需要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研究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61页49627字)
说明:摘要:针对于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人的智力与才能的高低,存在着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等等弊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孝纯先生用十年时间主持了“大语文教育”实验,精心设计了“一体两翼”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就是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网络式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大语文教育”成为探索语文教学改革一种成功范式,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张孝纯先生留下资料中,对他的教学改革做一全景式描述。
论文首先阐述了张孝纯先生提出“大语文教育”的缘由及依据,他实施教学改革的历程及从不同角度证明实验先进性。然后全面地分析张氏“大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具体解读“一体两翼”教学模式,试图从中外教育理论找到他教学改革的支点,并给予评价。其次,综述张孝纯以后的“大语文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大语文教育”地位。同时也关注了“大语文教育”的不足和现实困境。最后简述其未来走向,并呼唤学术届关注张孝纯二十多年前创造的非凡成就。
论文在三个方面具有理论、实践意义:(一)、第一次全景式的论述张孝纯先生教学实践。(二)、全面地分析“大语文教育”思想与特点。(三)、为“大语文教育”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发展寻求契合点。
关键词:张孝纯 “大语文教育” 一体两翼 思想 实践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is centered on class teaching and with a purpose of submitting knowledge. It insists that knowledge calculation decide people’s intelligence and talent, and in many cases breaks away from the real life. Dating from the early 1980s, Mr Zhang Xiaochun experimented on “Extensive Chinese Education” for ten years and carefully designed a new mode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structure called “One Body with Two branches”. This mode closely relates the Chinese Teaching to students’ daily life. It suggests that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stress on class teaching as well as all kinds of life fields of the students. It not only connects Chinese Teaching to moral education but also to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in Chinese and intelligence. What’s more, it organically resigns the Chinese Teaching on four aspects, namely,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provides students good chances to obtain complete, netlike and efficient training. As a result, this mode becomes a success and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Basic Curriculum Reform. This thesis tries to make a panoramic description of his teaching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s he left.
The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of all, i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asons why Zhang Xiaochun presented the concept of “Extensive Chinese Education”, the steps in which he carried out the reform and also proves in many aspects that Zhang’s experiment is in advance of the time. Then it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about the features of “Extensive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mode “One Body with Two branches”, trying to find teaching theo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o support his reform. Second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e “Extensive Chinese Education”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Basic Curriculum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Extensive Chinese Education” and its hardship facing the reality. Finally, the thesis studies its future trend and appeals academic circle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chievements Mr Zhang made twenty years ago.
The thesis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meaningful in three aspects. First, it is the first to make a panoramic description of Zhang Xiaochun’s teaching reform experiments. Next, it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though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tensive Chinese Education”.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t tries 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point between “Extensive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Chinese Integrating Learning.
Keywords :Zhang Xiaochun “Extensive Chinese Education” “One Body with Two branches” Thoughts Practice
引 言
语文单独设科以来的百年教育实践,写就了现代语文教育教学不断探索蜗行的历史,在教育学科体系中充分发挥了其基础学科的教育功能,也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前景。可目前语文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现实生活中“语文”二字被许多老师诠释为“语言文字”,片面地强调其语言媒体的“工具性”,拘泥于文词字句,把语文课上成了枯燥繁琐、兴味索然的语言课、语法课,使其文学色彩消解殆尽,人文精神极度稀薄,以致学生成为游戏于字词句段的“低能儿”。作为对母语的学习,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可以确定的说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远不如花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多,语文几乎成为学生眼中可有可无的课程,语文课沦落为许多学生学习其它课程之间的“休息课”。
造成此局面的很大原因在于现今语文学习存在着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弊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时下语文教育教学教给学生过多的远离生活的所谓知识。学科课程主要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不可能全面、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最新变化,致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形成对周围环境的隔膜。语文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经验和生活实际,搞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程式化、刻板化的语文学习非常枯燥乏味,学生自然苦不堪言。在学校这个人造的社会里,学生过着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不一样的生活。人们用围墙圈起一群朝气蓬勃的儿童和青少年,围墙内外是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学生不愿意学、社会不认可,出现了阳春白雪和者寡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漫延。
目录:中文摘要 …………………………………………………………………………………………(6)
英文摘要 …………………………………………………………………………………………(7)
正文 ………………………………………………………………………………………………(8)
引言 ………………………………………………………………………………………………(8)
第一章 张孝纯先生开展“大语文教育”实验始末 …………………………………………(10)
第一节 探究张孝纯教改的缘起 ………………………………………………………………(10)
一、张孝纯筚路蓝缕教学生涯为“大语文教育”积淀了丰厚的底蕴……………………(10)
二、语文教育发展为“大语文教育”出现提供了历史机遇………………………………(11)
第二节 张孝纯先生“大语文教育”实验的形成过程 ………………………………………(13)
一、充满艰辛的实验初级阶段………………………………………………………………(14)
二、“大语文教育”显现学术界 ……………………………………………………………(15)
第三节 多角度检验“大语文教育”实验的功效 ……………………………………………(16)
一、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16)
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19)
三、提高了邢台教育界以及学校影响 ……………………………………………………(20)
四、社会反响强烈,对国内语文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20)
第二章 全面解读张孝纯“大语文教育”……………………………………………………(22)
第一节 张氏“大语文教育”的特征 …………………………………………………………(22)
一、“大语文教育”的内涵 ………………………………………………………………(22)
二、“大语文教育”体现的特征 ……………………………………………………………(24)
第二节 解析“一体两翼”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26)
一、主体——课堂教学 ……………………………………………………………………(20)
二、左翼——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 ……………………………………………………(33)
三、右翼——强化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 …………………………………………………(34)
四、主体与两翼间关系………………………………………………………………………(36)
第三节 张孝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贡献 ……………………………………………………(36)
一、“大语文教育”对传统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 …………………………………………(37)
二、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发展 ………………………………………………(38)
三、张孝纯教改实验的显 …………………………………………………………………(40)
第三章 大语文教育发展与未来走向 ………………………………………………………(43)
第一节、“大语文教育” 的新发展 ……………………………………………………… (43)
一、概述“大语文教育”发展状况 …………………………………………………………(43)
二、新时期“大语文教育”的特点 …………………………………………………………(44)
第二节、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大语文教育” ………………………………………………(46)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内容吸收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 …………………………………(47)
二、“大语文教育”模式符合新课标倡导教学方式…………………………………………(48)
第三节、“大语文教育”不足与面临的困境 …………………………………………………(50)
一、体系存在着瑕疵,有待于进一步完 ………………………………………………(50)
二、现实环境中“大语文教育”的困境 ……………………………………………………(51)
结 语 ……………………………………………………………………………………………(52)
注 释 ……………………………………………………………………………………………(54)
参考文献 ………………………………………………………………………………………(55)
附录:张孝纯先生发表论文(部分) …………………………………………………………(57)
后 记 ……………………………………………………………………………………………(60)
参考文献:著作类:
1、细谷俊夫著,雷通群译,《教育环境学》,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吴鼎福,诸文蔚著,《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5、乔以斯、韦尔著,丁证霖、赵中建编译,《当代教学模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6、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7、《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张志善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语文出版社,1994。
9、顾黄初著,《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10、田慧生著,《教学环境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11、王丽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李秉德著,《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4、饶杰腾著,《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6、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17、张国生、丁之风著,《大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8、李丽芳等编著,《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19、《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0、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1、巢宗祺等主编,《〈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期刊论文:
1、张孝纯:《阅读课文教学四议》,《教学通讯》1984年第8期。
2、张孝纯、张国生、张锋先:《作文“自改”初探》,《语文教学之友》1985年第3期
3、张孝纯:《浅谈教室语文环境的布置》,《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第6期。
4、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河北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
5、刘国正:《在“大语文教育”实验研讨会上的发言》,《教育研究通讯》1992年第4期。
6、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天津教育》1993年第6期。
7、张孝纯:《张孝纯张国生张锋先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天津教育》1993年第7期。
8、张孝纯:《“大语文教育”整体结构功能的优化》,《天津教育》1993年第8期。
9、张国生:《“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和模式》,《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2期。
10、顾黄初:《贴近生活: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年第10期
11、刘晋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 巩固基础学科的地位》《教学与管理》1996年第5期。
12、伊漪:《素质教育与大语文教育观》,《宁德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13、欧阳美荣:《语文教改呼唤“大语文”教育》,《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
14、王力钧:《关于实施大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甘肃教育》2000年1-2期。
15、刘恩德、于正朝:《“大语文”教育的思考》,《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第6期。
16、朱谦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6月。
17、王铁林:《构建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的语文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第8期。
18、张国生:《〈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2期。
19、吕晓珍、郑国民、尹逊才:《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语文建设》2005年第2期。
20、王向东:《大语文,亟待正本清源》,《云南教育》2005年第9期。
21、柳咏梅:《用大语文教育观实践语文新课标精神》,《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2、张慧:《构建大语文教育观的两点看法》,《小学教学研究》。
硕士论文:
1、叶丽新:《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度硕士论文。
2、孙银琼:《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度硕士论文。
其他:
1、1992年邢台举办“大语文教育”实验研讨会材料。
2、邢台市八中的《“大语文教育”实验报告》(申报国家级课题)的材料。
作者点评:张孝纯先生作为和钱梦龙、魏书生同时代进行教学改革的名家,长期以来远不如后二者闻名,甚至有一段时间堙没书籍里,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他及“大语文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硕士论文更少之又少。笔者感于此,尝试一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本文目的就是重新梳理张孝纯先生所作所为,用今天观点解读其教学改革思想与内容,希望推动对他教学改革更新的认识。
他作为一位从中学校园里成长的教改家,长期积淀的深厚教育理论功底酝酿了他发现问题能力和推动教改的动力。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睿智的思考,意识到旧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隔绝的弊端,构思了“大语文教育”实验及“一体两翼”语文教学体系构成模式。难能可贵的是,他表现出超常人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抛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选择一个小城市一个普通中学进行长达十年教改实验,直至其生命的终结。他这种献身教学改革的精神,也是目前浮躁学术界最欠缺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给广大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张孝纯先生二十多年前主持的“大语文教育”实验思想与内容,被今天进行新课程改革所吸纳,证明其教学改革的超前性,“大语文教育”生命力强大,符合为未来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希望越来越多老师能从事张先生未竟的教改工作,让“大语文教育”真正地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