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论文源代码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师生课堂角色定位的反思、批判、与重建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关于师生课堂角色定位的反思、批判、与重建,希望对需要关于师生课堂角色定位的反思、批判、与重建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129页119345字) 
说明:

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体性研究在我国哲学、历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成为热点问题,主体、客体等概念也随即被引入到教育研究领域。有识之士审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为反拨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话语霸权现象和“灌输式”等教学方式,他们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同时又试图用主体、客体这一组概念来给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进行定位,以图摆正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品位。但是,从建立这种定位理论的尝试之初,就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争,大有“百家争鸣”之势。各家各派本着自己对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根据自己对教师、学生各自的角色性质、地位、任务、职责、功能等的不同理解,以及对课堂中师、生关系的不同看法,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试图建立一种最科学、最合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最有益的师、生角色定位理论。主要观点和理论主张有师、生“单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及其各种变体等等,近年来由于对话教学的流行,又从美国传入了小威廉姆•E•多尔的“平等中的首席”一说。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统计,目前师生角色定位理论之说达十多种。
由论争的范围之广,持续的时间之长,可以想见其声势和规模之大。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各种观点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不同的观点之间,既互相攻击又交叉认可;即使持同一种“说”的各位论家之间,也既互相支持,又互相龃龉。总之,错综复杂,矛头太乱。
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却似乎有一条共同遵循的规律,即每一种新“说”的提出,总是基于前一种“说”的弊端及其对课堂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然而,各种观点都无法掩盖自身理论上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中或者自相矛盾,或者捉襟见肘。所以,众多的“说”法至今仍然没有一种观点取得一主定宗的地位,师、生的角色定位依然摇摆不定。这给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的教学和改革带来不利的影响。
鉴于众多论家各执一端、互不相让,而又难以做到“自我完善”以服众,笔者试对各家观点作一番梳理、分析、评议、批判,力图寻找一种更为科学的界说。
笔者搜集大量的资料,对各种定位之说的观点及其理据作出深入的分析,发现关于师、生课堂角色定位理论的建立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的是相关的哲学范畴及其互相关系没有搞清楚;有的是所依据哲学理论源头存在问题;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作为定位的基础;有的过于片面而使教学失去相对平衡;有的没有充分考虑和照顾到教师的职责,造成教师职责的大面积沦丧;有的以事实判断掩盖了价值追求;有的在表达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顾及到表达中存在的暗示性不良影响;有的以理想的追求或较高的要求标准取代价值判断;有的没有尊重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定位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客观实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逻辑学为思辩武器,从有关哲学概念的界定入手,对教育活动内部的逻辑层次作了客观的分析,对教学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角色性质作了哲学的透视;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历来各种师、生角色定位之“说”的优劣得失从哲学、教育学、逻辑学、社会学、表达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观照、反思和评价,对其中明显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理据或观点进行了批判。经过分析比较,笔者确认在各说当中,以“主导-主体说”最为科学,并对其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
最后,笔者总结了各种定位之“说”的失误和教训,并由此制订了建立师、生角色定位理论的原则和策略;在此基础上,以“主导-主体说”为雏型,提出了自己的“分层定位说”,以供各位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理论专家等参考,并敬请批评指教。
“分层定位说”虽然是在总结了各种定位之“说”的失误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它仍然属于一家之“言”,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它的生命力和对教学的影响力,尚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证明。笔者提出“分层定位说”,不求取得一主定宗的地位,但求向真理更靠近一步。

【关键词】 师生课堂角色定位,反思,批判,维护,重建

Considering, Criticizing and Rebuilding on the Role Localization in Classroom ——Taking Chinese Teaching For Example

Abstract :In the eighties of last century, "subject research" had become the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history,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Subject and Object was also following to be brought into the education research field. Some sophists brought in advanced education concepts from overseas and proposed new education thoughts after examine the disadvant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vise the phenomenon of teacher’s hegemony words and the “engraft” teaching style. In the meantime, they tried to localize the class role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subject-object, and finally carry the point of ame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and improve the effect and grade of education. However, it has caused a large debate lasting for a long tim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localization theory being set up. Basing on their acknowledge to the education essence and rule, evidenced by thei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o role nature, position, task, duty and function of teacher and student separately, and their different opinion to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ach groups show their own opinions and try to establish a teacher-student localization theory which is the most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beneficiary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main theories include "Single Subject Theory", "Leading-subject Theory", "Mutual Subject Theory" with kinds of variation, and so on. American scholar L. William .Doer’s “Chief stands on equality theory” has been introduced to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popularity of conversational teaching in resent years. So far there are more than ten types of theories about teacher-student role loc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We can imagine its great influence and large scope from the wide range and the long time of the debate. The complexity lies in that all views seem to be reasonable while contradictions and approbations occur between each. Furthermore, even those demonstrators who insist on the same "theory" also abet and oppose each other. In a word, it is anfractuous and disordered.
Even though opinions vary from one another, they all obey one rule that every new “theory” is proposed basing on the "ills" of its previous “theory” and the neglect influence to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no views can hide theatrical disfigurement and insufficiency of themselves; they are self-contradicted when being put into practice. Therefore, there is no leading “theory” turn up to the present, and the teacher-student role localization is still uncertain, which make agains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reform, especially Chinese.
Since numerous demonstrators stick to their own views, while they can not make themselves the leading one through self-consummation, the author try to look for a more scientific theory after hackling , analyzing , evaluating and animadverting all those views .
The author collects lots of materials and deeply analyze miscellaneous views and finally find out that many problems exist on the establishing of teacher-student role localization theory, such as the confusion about relevant philosophy category and its inter-relations; or problems exist from the source of this philosophy theory; or the lack of precise logical analysis basis; or too unilateral to keep balance of education; or ignorance of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causing it being badly reduced; or value pursue covered by truth judgments; or problems exist in expression, disregarding the hinted neglect influence in expressing; or ideal pursue instead of value judgment; or idealization about the localization theory, regardless of our culture tradition and background, and so on.
With Dialectic Materialism as guidance, Logistics as speculating weapon, the author star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philosophy, makes an objective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logical hierarchy of education activities, do philosophical studying to the ro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ion basic elements (teacher, student and material). Basing on this, the author compares, introspects and evaluat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iscellaneous “teacher-student” localization theory, in the light of philosophy, pedagogy, sociology, expression, logic and ethics, and criticizes the obviously unreasonable or even incorrect points. After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author fully affirms the historical status and theoretic value of the ”Leading-subject Theory”, and makes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the most scientific among all those theories.
In the end, the author summarize the illogicalities of these miscellaneous localization theories, and proceed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n establishing of the teacher-student localization theory, finally put forward his “Hierarchy Localization Theory” with “Leading-subject Theory” as its rudiment for reference to teachers,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educationalists. Critics and instructions are always welcomed.
Though the “Hierarchy Localization Theory” is proposed basing on the illogicalities of other theories, it is still a personal theory. We need verification of time and history to support its trueness, scientific ness and the influence to education and vitality. The objective of the author putting forward the “Hierarchy Localization Theory” is to take a closer step to the truth, instead of gaining the leading position.

Keywords: Role Localization in Classroom,Considering,Criticizing, Maintaining,Rebuilding

第一章 关于师生角色定位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历史回眸——从“天地君亲师”和“三纲五常”说起

浩浩九州中华,悠悠五千年历史,教师伴随着文明诞生,又伴随着文明成长。穿越时间的隧道,我们窥视教师人格形象的嬗变,我们看见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历史的旅途中颠簸抖荡。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始终是推动历史车轮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教师的角色、性质、地位、功能、职责等等,也随着历史的脚步而发生变化;反过来,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又要求教师的地位、职责等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从“传道授业解惑”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生的领航员”,历史在不断地演绎着教师的职责内涵。当今年代,教师的课堂地位到底如何?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做出怎样的角色转换和地位的变化?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必须回答的命题。
要追问教师的地位如何,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有社会地位和课堂地位之分,而社会地位对课堂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要讨论教师的课堂地位和作用,本文开始部分就必须先对教师的社会历史地位作一番简单的回顾。

目录:
摘要 ……………………………………………………………………………… III
ABSTRACT …………………………………………………………………………… V
上篇 预备性分析
第一章 关于师生角色定位的历史与现状…………………………1
第一节 历史回眸——从“天地君亲师”和“三纲五常”说起……………1
第二节 师生角色定位的意义和价值…………………………………………2
第三节 “主体”定位的必要性及其论争
——兼评“主客体否定说” ……………………4
第四节 近景观察——关于师生课堂角色定位的论争………………………5
第五节 论争旷日持久而无定论的原因分析…………………………………9
第二章 有关哲学概念的界定与教育内部因素分析…………10
第一节 关于“主、客体”概念的界定及其论争与辩析 …………………10
第二节 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层次性分析 …………………………………14
第三节 教育要素的哲学透视(一)——教师是什么 ……………………19
第四节 教育要素的哲学透视(二)——学生是什么 ……………………23
第五节 教育要素的哲学透视(三)——教材是什么 ……………………25
第六节 教育教学活动内部循环及师生角色解析 …………………………27
中篇 反思与批判
第三章 “不完全主体说”批判………………………………………29
第一节 “学生主体观”哲学依据辩误 ……………………………………29
第二节 “学生主体观”现实依据辩误 ……………………………………31
第三节 “不完全主体说”的其它几点错误 ………………………………33
第四章 “单主体说”的理据考辩与价值鉴定 ………………35
第一节 “教师单主体说”的理据考辩 ……………………………………35
第二节 “学生单主体说”的理据考辩 ……………………………………37
第三节  师生“单主体说”的价值鉴定 …………………………………42
第五章 “教学双主体说”的理性审视……………………………43
第一节 区别两种不同的“双主体说” ……………………………………44
第二节 审视之一:混同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逻辑学的剖析 …………………………46
第三节 审视之二:价值追求遮蔽于事实判断之后
             ——“价值论”的衡量 ……………………50
第四节 审视之三:割裂与冲突同时存在
             ——表达学的审视 …………………………52
第五节 教师“主体”定位缺陷的实例分析 ………………………………53
第六章 关于“教学双主体说”各种变体的审视与批评 …55
第一节 “教学双主体说”各种变体的观点简介 …………………………55
第二节 “教学双主体说”各种变体的共性错误或缺陷 …………………59
第三节 “教学双主体说”几种主要变体的理据考辩 ……………………62
第七章 “对话双(三)主体”与“平等中的首席论”质疑
第一节 “对话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局限 ………………………………65
第二节 “对话理论”在艰难中移植与改造 ………………………………69
第三节  对话教学不符合我国的教育现实…………………………………73
第四节 “对话双(三)主体”的伦理价值与逻辑局限 …………………75
第五节 “平等”是怎样的平等
——伦理学的透视……………………………78
第六节 “首席”是怎样的首席
——社会学的观照……………………………85
下篇 维护与重建
第八章 “主导-主体说”的维护与重新确立…………………89
第一节 “主导-主体说”的沧桑命运与时代感问题 ……………………89
第二节 “主导”与“主体”的逻辑关系分析 ……………………………91
第三节 “主导-主体说”与“教学双主体说”优劣之比较 ……………93
第九章  有关师生角色定位的教训与原则思考………………96
第一节 历次种种师生角色定位的教训总结 ………………………………96
第二节 关于师生角色定位的原则的思考 …………………………………98
第十章  “分层定位说”的建立……………………………………100
第一节 教师教学行为与职责的逻辑层次分析 ……………………………100
第二节 “分层定位说”的提出及有关界定与说明 ………………………103
第十一章 “分层定位说”的价值评议……………………………106
第一节 “分层定位说”的特点、作用和优越性 …………………………106
第二节 定位原则的检验和关于科学性的论证 ……………………………107
结语…………………………………………………………………………………109
参考文献……………………………………………………………………………111
后记…………………………………………………………………………………11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6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2]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3]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4.第一版
[4]魏立言.教育的规律性与主体性研究[M],气象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
[5]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6]于光远.我的教育思想[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8月第一版
[7]厉以贤.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2.8月第一版
[8]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9]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10]王尚文.王尚文语文教育论文集[M].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印.2005
[11]伯姆(英).对话论.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论文类】
[1]陈信泰,孙振东.对近年来教育主体问题论争的意见[J].齐鲁学刊,1992.3
[2]王道俊,郭文安.关于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2.1l
[3]邹进.主客体同一性与教育主体性的建立[J].教育研究,1988.2
[4]顾明远.再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J].华东师大学报,1991.2
[5]徐敏南.对课堂教学中“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2001.7
[7]包小红.教育主体与师生关系阐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2
[8]李彦.刍议教育双主体的合理性[J].石油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9]魏立言.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J].上海教育研究,1994.4
[10]黄厚江.主体融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8-9
[11]朱国云.师生角色的理性回归[J].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教研天地),2005.2
[12]邹辛程.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及主导[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4
[13]曹光灿.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0.3
[14]黄南森.七对概念辨析[J].人文杂志,1993.1
[15]张武升.人的主体统一性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1991.1
[16]李月章、王磊.实践是主客体的统一[J].江西教育科研,1991.4
[17]曾小玉、陈建翔.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考察[J].教育研究[J].1986.12
[18]黄崴.关于教育主体与客体问题的探讨[J].河南省教育学研究会八届年会论文
[19]魏立言.论中等师范的教学观和教育学教学观[J].上海教育科研,1989.3
[20]成有信.论教育活动及其诸要素[J].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0.4
[21]张蓁.关于主客体关系的几个间题[J].教育研究,1991.7
[22]王冬桦.教学的双主体性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1990.8
[23] 张心科.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J].语文教学之友,2006.3
[24]魏立言.双主体论与学生唯一主体论之比较[J].上海教育科学,,1994.6
[25]周虹.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和主客体关系[J].教育研究,1991.1
[26]杨中华.教学关系中的主导主体说[J].教育研究,1991. 12
[27]魏立言.教育主体论[J].上海教育科研,1989.5和6两期连载
[28] 李彦.刍议教育双主体的合理性[J].石油大学学报,2004.4
[29]斯日古楞、金荣.从“我——你”师生关系谈教学的双主体[J].前沿,2004.2
[30]徐柯.内化说与学校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2
[31]魏立言.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J].上海教育科学,1994.4
[32]顾明远.论教学的传统与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1987.4
[33]燕国材.再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唯一主体[J].少先队研究,1993. 5
[34]钱威.“主导”与“主体”关系之我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89.5
[35]王尚文.对话型教学策略.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3
[36]张玉新.主导与主体[J].中学语文教学,2005. 5
[37]王明韶.“对话式”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定位[J].山东教育,2002.6
[38]于玲彦.论教学主体的滑移位错[J].教育研究,1990.6
[39]邹辛程.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及主导[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4
[40]陈梦稀.对话教学的理性审视[J].广西社会科学,2004.4
[41]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
[42]王尚文.我看“平等者中的首席”[J].语文学习,2006.6
[43]王向华.师生对话关系新解[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44]蒋成瑀.关于对话教学的理论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5]陈杰.人格对话:语文教学的时代诠释[J].学科教育,2003.8
[46]陈雄飞.对话教学:理念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4.4
[47]马琳.论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双主体性[J].济南大学学报,2004.1
[48]黄行福、钱梦龙、王晓春等.怎样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J].江西教育(教学版),2005.9B.
[49]丁钢.“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质疑[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3
[50]魏贻通.教学过程本质新说[J].福建高教研究,1990. 1
[51]邢贲思:关于主体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人民日报,1990.8.10
[52]冯起德.于漪语文教学的学生观[J].教育文摘周报,1992.5.6
[53]张连捷.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2
[54]郁中秀.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质疑[J].教育研究,1988.6
[55]叶澜.论影响人发展的请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1986.3
[56]王策三.我国十年来教学理论的进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0.2
[57]甘其触、蔡明.关于“主体”与“主导”的问题[J].教育研究,1990.6
[58]黄楠森.七对概念辨析[J].人文杂志,1993.1
[59]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60]朱宝宸.评“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兼论主体与主导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89.4
[61]叶上雄,唐安奎.教师主导能“消解”吗[J].教育是谁与实践.2005.6
[62]高兴兰.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主体论[J].滨州师专学报.1999.3
[63]崔素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浅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4]姚世华.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Vol.18
[65]于连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4
[66]梁瀟源.对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学原则的理解[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6.6
[67]刘伟.探讨主体性教学“双体”与“互动”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3
[68]曾陇生,倪丽华.教育双主体论[J].中国煤炭经常学院学报.1995.3
[69]顾建军.浅析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J].教育科学.2000.1
[70]张念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
[71]陈伟见.建立在“双主体”观上的课堂教学[J].宜宾学院学报.2003.3
[72]陈培瑞.教师:平等中的首席[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3
【学位论文类】
[1]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公民教育的新视点[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4
[2]邓丽娜.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D]:[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4
【辞书类】
[1]现代汉语词典[Z].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
【网上资料】
[1]http://bbs.lwoods.net/thread-42-380459.htm
[2]http://www2.ratvu.com/husz/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621.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2004/12/16
[3]http://www2.ratvu.com/husz/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621
[4]http://www2.ratvu.com/husz/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621
[5]http://202.121.15.143:82/document/2002/jk020205.htm

作者点评:
师、生课堂角色定位的问题,看起来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要讨论的无非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哪个为主体、哪个为客体,要表达的无非是一、两句话。然而,就为了师、生作为主、客体到底怎么定,就为了这么一两句话到底怎么说,三十多年来争端迭起、“混战”不休,可见,实质上它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难以破解的玄机?它的复杂性到底因何而存在?突破了这个问题,师生角色定位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可以说,搞清问题复杂性的本身,就是建立师、生角色定位理论的一个重要甚至主要部分。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
综观三十多年的论争中所产生的十几种关于师、生角色定位之“说”,讨论的文章铺天盖地,但各种定位之“说”都存在着不同的局限,这反映了关于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在我国教育界尚很不成熟。持论者要么停留在对教育事实的客观描述上,要么把定位过于理想化而脱离实际、流于玄虚,要么以追求的目标或较高的要求当作定位的本身……总之,它们大都就教育谈教育,就课堂说课堂,就师生论师生,在同一个层面上或几个混淆的层面上生拉硬扯纠缠不清,而没有深入到哲学、逻辑学、社会学、表达学、伦理学等各个领域的内部去对教学活动和师生角色性质、地位、任务、职责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照和透视,以致三十年多来一直走不出就事论事的泥潭。
笔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式的“无畏”,从哲学、教育学、逻辑学、社会学、表达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斗胆对学界各位学者名流所建立的种种定位之“说”,进行了分析、比较、甄别、评价、质疑甚至批判,总结了历来各种师、生角色定位之“说”的失误和教训,提出了定位的原则和策略,在“主导-主体说”的基础上,提出“分层定位说”。
洋洋十万言,废话固然不少,但笔者自认为,自己的一片对学术的追求和敬畏之心,自己的一番思辩的心血和笔耕的汗水,自己就读教育硕士两年来所储存学术积累,都凝聚其中了。能让笔者聊以自慰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两个创新点是:1、引进本体论,对教师角色进行了分析,把教师的角色从多数论家一致拥立的“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客体”的定位观点中解脱出来,澄清了三十多年来一直蒙蔽着各位论家智慧明眸的一个重要误区。2、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定位理论牢牢地建立在逻辑分析、价值判断和尊重实际的基础上,摈弃了事实判断和“理想判断”两个极端,并以此为标尺去衡量各种定位论的失误,严正地指出了它们理论缺陷。
师生角色定位理论的建立含义丰富,意绪纷繁,要求精谨,非常人之才所能为也。由于本人才学疏浅,对哲学、逻辑学、社会学、表达学、伦理学等学科虽略有涉猎,但毕竟只了解一点皮毛,所以论文肯定存在许多粗糙浅陋之处,比如哲学上的观照尚不够准确,逻辑上的分析尚不够到位,表达尚不够简洁等等,纰谬之处当然更是在所难免了。“分层定位说”尽管是在总结各家各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了多种科学观点并照顾到多方面因素而提出来的,但它显然是一家之说、一人之言,笔者仅仅想通过本文,为各位论家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以求有更为科学的角色定位理论产生,是乃学术之幸,刘某之幸也!
几个月焚膏继晷的苦战,笔者恍恍惚惚畅游了一趟学术的海洋,着实过了一把学术瘾,长了不少见识,学会了许多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扎实地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理论水平。我深刻地感悟到:学术上的研究,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却牵涉到许多科学领域,关联着方方面面,我们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平板地、单一地看待某一个问题,我们要去进行艰苦的考证、深入的分析、细致地比较鉴别。洋洋十万字的论文,不是我引以为自豪的成果;“分层定位说”的提出,也不是我聊以自慰的理由,我所引以为欣慰的是在研究过程中的所获得的快乐,是枯燥的学术和理论中所酿积出来的津津甜味。钓者之乐不在于鱼,而在于钓也!
行文至此,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为了为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为了我们的教育能健康地发展,为了给师生角色定位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界说,为了维护教师正当的课堂职责和教学权利,为了摆正师生角色的位置关系,为了百病缠身的语文教学少一个病灶减一份痛苦,笔者以拳拳愚忠,凭匹夫之勇,藉钝拙之思,驰骋于强手如云的神圣的理论阵地,试图摘取一颗真理之珠。刘某一介无名书生,何至于如此张狂,竟敢对当今教育界许多学者名流的学说主张评头论足?俗话说,“无知者无畏”,笔者在名家林立、高手如云的、论争三十多年的理论战场上横冲直撞,一路砍杀,似乎英勇无比,其实是出于无知也。其间必有出言不逊之处,有出手过重之时,对各位理论前辈、理论高人、理论专家多有冒犯,还望各位看在“无知者”的份上,念笔者为真理献身的一番愚忠,敬请各位多多包涵,多多谅解!
手捧书稿,诚惶诚恐,不知所云!
  • 上一篇资讯: 激发中职生历史学习动机的实践与思考
  • 下一篇资讯: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施策略
  • 相关资讯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文章排行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