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立足文本 指向三维——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改革方向初探,希望对需要立足文本 指向三维——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改革方向初探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31页38651字)
说明: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启动,阅读教学改革实践显示出蓬勃生机。然而,作为中学阅读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高考阅读测试却一直坚持“稳中求变”,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研究与探索,基础仍十分薄弱。阅读试题变革的滞后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矛盾日益凸现,已成为教学的“瓶颈”。
通过对高考现代文试题改革的发展轨迹的梳理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反文本的设题误区和非语文的干扰;二是多元解读的缺失和三维目标的消解。
后现代知识观启示我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不是各自独立各成体系彼此分裂的,而是有机统一,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阅读教学和测试的改革方向: 首先,命题立意的指导思想要从知识、能力转到语文素养上来,坚持从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评。其次,阅读试题应立足文本,简洁。
通过对国外及其他华语国家和地区的阅读测试题比较研究,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我们得到一些设题启示。
本文详尽分析指向“三维整合”试题应注意避免的误区,最后提出了改革设想和选编了一些试题,对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改革作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 高考,文本,三维目标,现代文阅读
正文
在探索前进的历程中,中学阅读教学经历着风雨,积蕴着经验,深化着思考。21世纪伊始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其获得巨大动力,步入创新与发展的春天。因缤纷多彩的阅读理论与教学策略的引进实施,阅读教学改革实践如春花竞放,显示出蓬勃生机。然而,作为中学阅读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高考阅读测试却一直坚持“稳中求变”,改革速度步履蹒跚,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研究与探索,基础仍十分薄弱。由于测试有导向、评估、反馈、预测、激励等功能,阅读试题变革的滞后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矛盾日益凸现,已成为教学的“瓶颈”。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现代文阅读试题如何指向这一目标的实现?曾祥芹认为:“在阅读教学测试上,其内容不应局限于阅读知识和能力,而要兼顾知识能力、态度、情感诸方面……所以标准化试题难以解决阅读鉴赏、阅读迁移等能力的科学测试问题,只有主观性试题才能真正检测‘见仁见智’的阅读创造能力,为了强化阅读评估的人文精神,这种主观性阅读试题,重结果又重过程,又筛选又重表达,重认知又重情感,重精确又重意会,便于发挥考生的主体创造潜能。阅读测试的重点应摆在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阅读心得表达的创造性上面。自然,这也是阅读测试的难点。因为它要恰当处理阅读评分标准的客观统一性和主观差异性的矛盾。我们要在阅读评估上想方设法,攻破这个世纪性的难题。”①现代文阅读试题改革的路在何方?如何根据汉文阅读的特点来考查阅读能力?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探索之中的研究课题。
目录:一: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改革的史与思
二: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改革的方法与目标
三:改革展望与实验案例设计
参考文献: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⑶《阅读学新论》曾祥芹主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版
⑷《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⑸《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⑹《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⑺《语文考试论》倪文锦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⑻《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章熊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⑼《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⑽《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⑾《中学语文教学建模》伊道恩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
⑿《语文教育思想论》曹明海等编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⒀《十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北京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版
⒁《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任志鸿主编,南方出版社,2003年6月版
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区培民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⒃《后现代课程观》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⒄《语文考试新思路》王必辉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3月版
⒅《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叶成华等著,宁波出版社,2002年6月份
⒆《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美Robort.linn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版
⒇《语文考试艺术》左兵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21.《命题者、阅卷者谈高考现代文测试与训练》谷衍奎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2月版
22.《高考语文命题要求及试题解析》刘凡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
23.《混沌阅读》赖瑞云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4.《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改革研究》郑笠,福建师大教育硕士论文
25.《阅读技法系统》曾祥芹主编,河南教育出版这,1992年6月版
26.《新课程的语文教育怎样改革》王晓辉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7.《现代语文教育论》魏国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8.《语文教育科研导论》张孔义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9.《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改的启示》 《比较教育研究》姜秀等,2004年第1期
30.《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1.5]
3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第一版]
32.《语感论》(修订本)王尚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
33.《考试学原理》廖平胜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
3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第 秦训刚 蒋红森主编
35.《课程标准准解读》(读文卷) 赖瑞云 林富明等编 新华出版社 2002.11第
36.《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孙绍振著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10第
37、《课程评价论》李雁冰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6
38.《教室的革命》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6第1版
39.《纵论语文教育观》李杏保 陈钟梁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9第1版
作者点评:有人担心,主观性试题太多,没有标准的答案,会影响评卷的公平性,增加评卷的负担。这虽然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但我以为当前,这个问题是可以较好解决的。首先,我们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评卷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实行评卷教师资格制度。避免评卷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其次,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评卷,可以适当分散评卷地点,由各县市利用网络远程登录。减轻经费负担。再次,可以增加各题评卷人数,比如5人改一卷等,并给予较充分的评卷时间。
新课标的核心是语文素养,命题也应该从语文素养立意。所谓从语文素养立意,并不是说语文考试中除了语文知识和能力,还要分别考查“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项目,而是说在考试中要体现这些方面的教育目标。方智范等学者认为(31):在语文试卷中,这些目标应该结合在一起,首先体现在试题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对对学生的影响。其次体现在题目设置的角度上,阅读、写作的试题,有许多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设置的,这样,在命题时,就不但要考虑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与方法,而且要考虑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当然也要考虑这些题目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引导作用。再次,在评卷当中也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按照“过程—层次---结果”这种既有区分又有统一的思路,我们要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题目,实行“分步记分”,来考查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达到的不同程度。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的改革,如果仅仅停留在命题,评定之类考试技术手段的改革上,仍然是肤浅的。考试技术手段的改革成果,最终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巩固和保护,否则,旧的考试制度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从根本上摧毁改革的成果。为此,我们主张:
——变单一的语文知识考试为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情操的全面综合测试
——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测试
——变调的默读笔试为默读、听读、朗读相结合的测试
——变单一的卷面考试手段为卷面与屏幕阅读、网上阅读并用的现代科技手法
——变单一的选择题型为根据阅读材料个性特征灵活组合题型
——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与笔试相结合
指向三维,指向未来。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呼唤着新的考试,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我对高考阅读测试和阅读教学的前景抱谨慎的乐观态度。我们相信,社会各界人士都关注的语文教育、语文测试和阅读教学、阅读测试,一定能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