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论文源代码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教育论文 > 正文

示范性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示范性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希望对需要示范性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69页52118字) 
说明:

摘 要: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之所以要进行重大改革,既有来自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来自人类健康对终身体育的呼唤。针对传统高中体育课程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由于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体育教学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的同时,繁多的竞技性体育教学内容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况且低水平重复设置的体育课程又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有效培养;另外,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由于学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功能的缺位,造成极大多数体育教师处于敷衍塞责或被动无助的尴尬境地,于是“清一色的放羊课”就成了当今学校体育课堂的“通病”,等等。鉴于此,在推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结合示范性高中的师资、场地器材、设备和生源等体育资源实际,创造性地构建一种提升体育教学效益的新课程模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综合运用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理性地审视传统高中体育课程模式,从课程论、系统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多年高中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构建了示范性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即把高中三年的体育课程设计为“普修”+“模块选修”+“项目选修”的模式,各个阶段彼此关联又相互递进。“三修”模式既符合学生运动技能习得和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又体现了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选择性和递进性,克服了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低水平重复、学生主体性缺乏的弊端,较好地达成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通过在湖南师大附中三年的教学跟踪实验,该模式进一步得到了实证。结果表明:这种模式充分有效地整合了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资源,是一种以课程为载体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优越性可以概括为五个“有效”:有效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的提高和习惯养成;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示范性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研究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of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oing further, the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as one part of it, desiderates to be revised regarding the requirements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 lies a series of issu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modes of PE. These include the inactive state of mind of students, the increasing unpopularity of PE classes, and the ignoranc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addition to the heavy burden brought about by the various athletics training courses, the present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is inefficient in improving students’ life-long athletic ability and developing their athletic habits. Besides, with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the campus-bases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can not function well, which in turn put the PE teachers in an awkward situation.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combine different sources, mainly students, teachers and equipment, to exploit a new efficient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y applying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irst time the three stage mode of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which is based on mass of scientific and creative research into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system mechanism and athletic psychology. This new mode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accordingly divided into three senior high school years. This mode is not only accustomed to the acquisition of athletic skills and techniques, but also inclined to embody the optional and accumulative characteristic of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It fundamentally overcomes the longstanding disadvantages of the contents repetition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activity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PE classes, thus it has achieved the goals in the five learning and training domains set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experiment of the three stage mode of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three school years in the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whose results is very much satisfying and suggest that the mode effectively emerges the athletic sources in demonstrative high schools. As an efficient medium and method to practice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he advantages of this new mode is outstanding and can be summarized into “five efficiencies”. These respectively are that first, it effectively protects and motiv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PE classes; second, it greatly improves and optimizes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third, it successfully develops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their social adaptive ability; forth, it rapidly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thletic ability and habits; at last, it helpfully encourages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PE teachers in demonstrative high schools.

Key words: demonstrative high schools, the three stage mode of PE curriculum, research

1 引论

1.1 研究的缘起
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之所以要进行重大改革,既有来自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挑战,也来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终身体育的呼唤。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体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总是跳不出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中心的“怪圈”,繁多的竞技性体育教学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社会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难以形成,由于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 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严重脱节,以至于一个人在长达14年的体育教育中的个人体育效益是“微乎其微”;另外,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由于各级学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功能的“缺失”,造成极大多数体育教师处于敷衍塞责或被动无助尴尬境地,于是“清一色的放羊课”成了现行体育课堂的“通病”,等等。因此,在推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结合示范性高中的师资、场地器材、设备和生源等优越的教学资源实际,积极探寻提升体育教学效益的高中体育课程模式成为时代赋予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1引论 
  1.1 研究的缘起………………………………………………(1)
  1.2 文献综述…………………………………………………(3)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7)
2 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构建
  2.1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回眸……………………………(9)
  2.2 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设计……………………(16)
  2.3 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内涵……………………(21)
2.4 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依据………………(31)
3 “三修”体育课程模式在示范性高中的应用
3.1 湖南师大附中体育资源现状……………………………(36)
3.2 校本高中体育课程纲要的实施…………………………(37)
3.3 高中“三修”体育课程纲要的研制……………………(39)
4 “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教学实验
4.1 实验设计与实施…………………………………………(42)
4.2 实验假设…………………………………………………(42)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43)
  4.4 问题与建议………………………………………………(46)
结语…………………………………………………………………(47)
参考文献……………………………………………………………(49)
附录:在读研期间科研论文情况…………………………………(59)
后记…………………………………………………………………(60)
参考文献:
一、著作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16-17
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和《体育与健康教材》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6
张楚廷著.课程与教育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季浏著.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论[M]. 浙江:浙江出版社.2003,8.
季浏著.体育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石鸥著.结构的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石鸥著.教学别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郭晓明著.课程结构论—一种原理性探寻[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藤子敬、刘绍曾著.体育学科教育研究[M]. 安徽:安徽出版社.2004.
石鸥著.教育困惑中的理性追求[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卢元镇著.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小威廉姆.多尔著,王红宇译. 后现代课程观[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毛振明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毛振明著.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5]毛振明著.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M].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73]曹可强等著.普通高中体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18]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编著.体育(中学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9]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著.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
版社.1993.
[20]曲宗湖等著.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2]高中新课程通识性培训丛书编写组编写.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M]. 内蒙:内
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23]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6:187-189
[24]龚正伟著.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5]杨忠伟著.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6]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编.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7]张金生等,高中体育“大体育课、选项、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全国第九届中运会论文集.2005.
[28]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213-215
[29]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和《体育与健康教材》(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1)
[30] 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二、论文部分
唐照华等.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 2005,4.
顾芬华. 论高中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体育科研[J] .2005年第4期.
刘儒德.建模:一种有效的建构性学习方式[J]. 心理学科学进展,2003,11:207-216
毛振明 体育教学模式论 [J]. 体育科学,1998,6:58-59
常力源.高中课程体系新模式的构建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2:32-35
张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G.Mecalcheon(1982),What in World is Curriclum Theory?Theory into Practice ,p.19.C.H.Cherryholmes(1998).Power and Curriclum:
Post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in Education.Columbia,Teachers College Press,pp.145-146.
Greeno,J.G.&Moore,J.L.,Situativity and Symbols:Response to Vera and Simon,Cognitive Science,Vol.17,1993,pp,49-59.

作者点评:
1、从审视传统体育课程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着手,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普修+模块选修+项目选修”示范性高中体育课程模式,新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校本化的“结晶”。即把高中三年作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一个完整的系统,分别由“普修”、“模块选修”和“项目选修”三个阶段组成。在高一阶段精选教学内容进行“普修”,高二阶段学生自主选择进入“模块选修”,实现学生体育课程选择的“定向”,再在高三阶段学生自主选择项目“项目选修”,完成体育课程学习的“顶点”。所谓“普修”,即在高一年级阶段的精选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田径、体操等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基本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高二高三则打破行政班级“壁垒”进行选修课学习,学生按兴趣爱好组建“临时的”教学班,进行选项分流教学,教学目标是发展个性、培养一至二项体育特长,培养学生自觉、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基础。
2、“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体现了内容设置的递增性和学生体育兴趣能力与锻炼习惯的内敛性:从普修到模块选修再到项目选修是从平面到直线再到点,符合学生体育意识、兴趣、运动技能和习惯发展规律,这种课程模式有效地激发和保护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地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的提高和习惯养成。
3、从高中学生体育认知与技能习得入手,对体育选修课程模块内容组成的进行研究,创新地提出体育学习模块的组成:即“主项目+辅助技能+专项支撑知识+项目素养”,并课程模块作为桥梁平稳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普修向锻炼项目的过渡,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
4、“三修”模式的构建符合学生运动技能习得和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休闲社会体育需求,这种模式克服了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低水平重复、学生主体性缺乏的弊端,充分体现了学生体育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三修”模式充分有效地整合了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资源,有效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具体可以概括为5个“有效”:即:有效地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的提高和习惯养成;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三修”体育课程模式是现阶段一种较先进的模式,尤其适合于平行班级较多、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较好的国家级、省市级示范性高中,而且必将随着我国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其优势更显凸出。
当然,“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运用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模式中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例如:普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精选,与高中学分制度管理有机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如何使课内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地实现“耦合”,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
  • 上一篇资讯: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 下一篇资讯: 人教1990版与2001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的定量比较分析
  • 相关资讯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文章排行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