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四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希望对需要四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53页33216字)
说明:摘要:鉴于教科书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目前国内对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很少,研究方法单一。因此,笔者产生了对东、南、北、中四个不同地区的语文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的想法(西部还没有开发语文教科书)。
笔者以这四个版本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为切入点,首先对四套教科书的特色进行评介,然后归纳共性与个性之处,在比较研究中,上教版语文教科书彰显其特有的“魅力”:第一,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观。第二,较好落实三维目标观。在比较研究中,分析了在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想的语文教科书的课程观、知识观、文化观。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 比较研究 知识观 正本清源 除旧迎新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rucial position of the textbooks in school education,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tries to carry on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es on the Chinese textbooks from North, South. East and Central China (except Western area), though the researches on the textbooks in China are scarce and tedious at the present, Author is making a breakthrough in “Chinese Book”--Book One of Grade 7 based on the four editions from four areas mentioned above. At first, the author made an assessment upon the features of these four sets of textbooks, then summarized their general character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s. In comparison, the textbooks edited in Shanghai reveal the “charms”. Firstly the books focus on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econdly the books reflects the concep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targets. In research,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textbook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problems in China compulsive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At last the author put forward ideal curricular viewpoint, knowledge viewpoints and cultural viewpoint of Chinese textbooks.
Key words: Chinese textbooks; Comparative research; Knowledge viewpoint; Trace to its source under correction Remove the old ideas and pursuit news ones
引 言
一、论文的研究意义
如何能使国家综合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造就依赖于教育。因此,语文教育在新时期肩负起重大的历史责任和民族使命。由此带来了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
中国的教育改革如破竹之势,由局部到整体,由中央到地方,进行了全局性、范式层次上的变革。随之带来了教科书的“革命”。
当国内语文教科书一纲一本的格局打破后,语文教科书变成一纲多本,其发展态势如雨后春笋,全国各地先后有十几个省市编写了地方语文教科书。虽然都是课标版的教科书,在编写上都努力体现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的观照,但是由于编者个人对课程标准的诠释差异,带来对教科书编写在思想、形式、内容、体例等方面的较大差异。
目录:BY1
Supervisor: Huang Nianran1
内容摘要I
ABSTRACTII
目 录I
引 言1
一、论文的研究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
三、研究的对象3
四、教科书研究的角度3
第一章 教材的概念以及语文教材的演变历程5
一、教材的概念5
二、我国语文教材的演变历程6
第二章 四种不同版本语文教科书评介8
第一节 上教版语文教科书(七上)评介8
一、选文的标准——完整与契合的统一8
二、教科书的结构——简约与开放的结合16
三、学习方式——在传承中拓新17
第二节 鄂教版语文教科书(七上)评介17
一、选文标准——无序中的硬伤17
二、教科书的结构——内、外衔接的缺失22
三、学习方式——明朗而简洁22
第三节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上)评介23
一、选文标准——精英文化的审美观23
二、教科书的结构——精细之余的拖沓26
三、学习方式——通向“大语文”的小径26
第四节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七上)评介27
一、选文标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27
二、教科书结构——紧凑而富有生动30
三、学习方式——新旧经纬的交织30
第三章 理想教科书展望32
第一节 对比中的凸显32
一、课程改革对教科书的观照32
二、四套教科书的综合评析33
第二节 理想图式的展望35
一、理想教科书的课程观35
二、理想教科书的文化观37
三、理想教科书的知识观37
结 语39
附录一 语文课程标准(7—9学年)40
附录二 语文课程标准(7—9学年)41
附录三 教材编写建议42
参考文献43
后 记45
参考文献:1、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课标本).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上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课标试用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课标试用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4、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课标本).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5、钟启泉总主编,倪文锦 、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6、秦训刚 宴谕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二版。
7、黄显华 霍秉坤著.寻找课程论合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8、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编.外语文教材评介.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9、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10、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当代外国语文即可成教材评介.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11、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
12、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13、胡亚敏.叙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
14、吴式颖主编 ,李明德 ,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2年6月第三版。
15、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
1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参考论文:
1、方武.课本对语文课程知识的重构.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4月。
2、赖瑞云.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仍在教材(下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3、王又平.中国当代文学及其研究的转型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挑战(教育硕士班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第8稿)。
4、郝德永.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月。
5、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月。
6、谢兰荣.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4月。
7、陈雨亭.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3期。
8、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与实验.http://www.people.com。
9、洪宗礼.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说明.http://www.1088.com.cn。
10、刘继和.“教材”概念的解析及其重建.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2期。
11、郭元祥.新课程北京下课程知识的转向. 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4期。
12、王锡强.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绵阳师专学报,1997年12月第4期。
作者点评:语文在多年的责骂声中,在“戴着镣铐跳舞”情形下走过一段又一段曲折的路程。50年代我们学习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法”,使语文教学走向一条逼仄的小巷,解读课文都是一个模式:生字词、分段、概括段意、提炼或小结中心思想。语文教学成了新“八股”;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爆发,语文被政治所遮蔽,失去语文应有的本质与面目。80年代语文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语文顿时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在此诞生了一批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育家,如:辽宁的魏书生,上海的于漪、钱梦龙,湖北的洪镇涛、胡明道、余映潮等……语文扬眉吐气了一段时间。90年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甘拜下风,语文的急功近利愈演愈盛,语文又遭到骂声一片;21世纪语文学习的少慢差废现象更加突出,于是产生了课改。自2001年实施课改,转眼已过去5年,如今课改处于矛盾日益突出时期:课改与中考、高考的矛盾,有人提出课改淡化了知识的质疑。
语文现在有些“虚弱”了,它需要“固本”,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语文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最后我想以这句话来结束全文:
语文要想与时俱进,就要啄破老茧;
语文要想充满生机,更要吐故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