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6/05/11

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教育论文-“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4-0109-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宏观上,“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在微观上,“中国梦”则是人生出彩之梦,每一个个体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利。“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又是个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能圆梦,“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佼佼者,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合拍共振。这是因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的“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第一个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现在到这个目标实现的时间将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恰好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及其完成学业、组建家庭和发展事业的黄金时期。第二个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现在到这个目标实现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中一个相对完整的奋斗历程。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期刚好与实现两个宏伟目标的时间相契合。[1]因此,实现“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是当代大学生百年难逢的人生机遇,也是其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一、当代大学生对成长成才存在的迷茫与困惑

  “中国梦”的实现离我们越近,困难和挑战也就越多。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快速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生态、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一些国家不愿看到“中国梦”的实现,故意制造各种障碍,试图延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个性张扬的当代大学生在其成长成才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迷茫和困惑。

  (一)成才愿望迫切与理想信念迷惘之间的相互矛盾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渴求人才、成就人才的时代,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怀揣着迫切的成才愿望,勇于追求理想,对人生满怀憧憬和希冀。然而理想信念不是对当下现实的消极被动的反映,是力求改变现实的一种“超前反映”,是对现实的“否定性肯定”。[2]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独立又易变,部分大学生惰性较强,好逸恶劳,缺乏不断完善现实自我以实现理想自我的恒心和毅力。他们感觉理想自我的实现遥不可及,于是空有理想,缺乏信念,导致理想信念迷惘,甚至有少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一些大学生更是受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以考上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考上了大学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出现了“思想断乳”的现象。此外,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和浮躁的快餐文化,只求其名不求其实的生长环境也是造成大学生存在这一矛盾的重要因素,同时,成长成才愿望过于迫切,也容易滋生好高骛远的不良思想。

  (二)爱国热情高涨与理性认识不足之间的相互冲突

  一直以来,大学生都是站在爱国最前沿的群体,当民族和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比如在美、英、法等国发生扰乱奥运火炬传递事件后,互联网瞬间变成“红色”的海洋,成了大学生表达爱国热情的阵地。然而,当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各种问题凸显,如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腐败问题滋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等;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激荡,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也大量渗透。大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学识和阅历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而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被各种错误思想所迷惑。况且各种过激的言论充斥于毫无屏障的网络中,也容易使辨识力不强、理性认识不足且从众心理较强的大学生产生共鸣,甚至发生非理性群体事件。因此,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与理性认识不足之间存在着冲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滕培秀,等:“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三)自我意识觉醒与责任意识淡漠之间的相互制约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自己对自然等关系的意识。当前,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自我体验更加丰富。他们大部分都能通过较为客观的标准从多方面对自我进行评价,且能较为独立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然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够成熟,当代大学生又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亲属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大多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榜独特的个性。部分大学生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衡量,缺少对客观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冷静思考和分析,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此,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较为淡漠,且经常出现“知行脱节,知而不行”的现象。此外,大学生正处于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关键阶段,离开了父母的监督,且在大学里自由时间较多,管理较为宽松,因此,一些大学生自律意识较差,不能把责任意识升华为内心的信念。

  (四)热衷公益活动与价值取向模糊之间的相互背离   当前,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是空前的。无论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的志愿服务活动,还是助老助幼、义务支教、义务献血、义务修车等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到处都能看到大学生热衷于公益活动的身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公益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无形地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然而,在不同意识形态和多元价值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在以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为特征的青年亚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模糊。他们较为看重当前利益,无视长远的价值目标。有的大学生从长期沉浸的虚拟开放的网络中回到现实社会时,往往会出现与现实脱节、与实践分离的现象,并对自己已有的传统价值取向产生怀疑,表现出双重或多重标准并存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价值观认识不明确、道德准则选择不确定的状态。此外,海量的信息使得大学生所接触到的多为碎片化信息,而“快餐式”的阅读模式使得大学生越来越难以整体把握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

  二、“中国梦”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中国梦”作为时代的最强音,以强大的“正能量”激励着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以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一)“中国梦”促使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为其提供成才动力

  远大的理想是精神的支柱,坚定的信念是奋斗的动力。当代大学生应当以“中国梦”为指引,确立远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因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鼓舞斗志,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3]“中国梦”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伟大力量,把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中国人包括全世界华人的大小不一、异彩纷呈的梦想汇聚成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给人无穷的希望和力量,也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中国梦”让大学生明确历史使命,为其指明成才方向

  历史使命是一定社会赋予本阶级及其政治集团和社会成员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4]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每一代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是社会的梦、国家的梦,也是个人的梦,它为大学生明确了历史使命,指明了成才方向。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大环境中,他们不仅“生逢其时”,能够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也能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比其他同龄人更好的发展机会,因而他们肩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比其他同龄人更重。所以,大学生理应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新一代。

  (三)“中国梦”使大学生重塑价值观念,为其净化成才环境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同时又是人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普遍尊重的“个人梦”。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当前,由于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长和渗透以及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容易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国梦”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更高尚的价值意义和生命意义,指引他们克服现实功利主义。“中国梦”所展现的价值观念一方面表现为民族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国家的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中国人判断所从事的事业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5]“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实现这样的价值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奋斗,因此,需要大学生努力拼搏。这种价值观能够为大学生修正价值观念并营造健康的成才环境。

  (四)“中国梦”为大学生拓宽发展空间,为其激发成才热情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而今,“中国梦”引起了全社会广泛而强烈的共鸣,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大学生“个人梦”的实现搭建了舞台,以强大的“正能量”激发出大学生的成才热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详细阐释:“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6]“中国梦”让大学生意识到自身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从而激发出巨大的成才热情。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大学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使自己的梦想开花结果。

  三、“中国梦”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现途径

  “中国梦”能够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而大学生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生力军。高校应该大力开展成长成才教育,为其搭建展现梦想、实现梦想的阶梯。

  (一)开展理想教育,以“强国梦”鼓舞大学生坚定信念

  理想教育的实质是把社会的共同理想播种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使其内化为个体的理想信念,并成为其行动的内在动力。虽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已初见成效,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成长环境,大学生理想教育还要与时俱进,通过引导、渗透和激励,以“强国梦”鼓舞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首先,要将“中国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充实和优化理想教育的内容。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并铭记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的艰难历程。利用“中国梦”对价值观念的重塑功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跨时空特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可用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育材料丰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飞信等新兴媒介,加强舆论导向的监督。再次,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加强党团建设,充分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校等有效阵地,扩大教育覆盖面,引导更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大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最后,要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如可充分发挥广播、专刊、宣传栏等舆论阵地的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组织演讲、合唱、辩论、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实施责任教育,以“复兴梦”激励大学生勇担重任

  责任教育旨在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使其确认、承诺并履行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民族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只有使当代大学生富有责任感,人人都敢于担当时代重任,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高校要通过责任教育,以“复兴梦”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大学生勇担重任。

  首先,要贴近实际,确定大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打破被动服从的现状。责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理想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育的过程中应给予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选择判断的自由。这种自由度越大,其责任感就越强,因为自由选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承担责任的过程。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责任教育合力。让大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主动寻找自己的责任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通过切身的体验接受责任教育,主动将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并形成稳定持久的责任行为习惯。最后,要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地实施责任教育。责任教育的第一层次是生命责任教育,呈现出从爱自己到爱他人、自然、社会的递进。第二层次是行为责任教育,要教育大学生在行为的前、中、后期以责任意识来审查、调节和评价自己的行为。[7]第三层次是成才责任教育,可称之为“人才”的人一定是有较强的承担责任的能力的人。最高层次是回馈责任教育,人只有在成才后自觉回馈家庭、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

  (三)推动榜样教育,以“幸福梦”感染大学生见贤思齐

  榜样教育是以优秀、先进的典型人物为楷模,宣传他们的先进思想、行为和优秀品质,引导人们学习或模仿,从而受到启发和鼓舞的一种教育活动。榜样教育具有生动鲜明、易于效法的特点,符合大学生喜欢模仿的心理特征,能够产生具体、直观的感染示范效果,使其自觉学习或模仿先进楷模。榜样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高校要积极利用榜样的带动效应,使大学生见贤思齐,并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使其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找到精神寄托。

  首先,要通过榜样的力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数不胜数,这些榜样将永远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自己的“幸福梦”而努力奋斗。可以通过榜样人物现身说法、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开展知英雄、学英雄的活动,充分利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来感染、熏陶和激励大学生。其次,要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经常开展“校园之星”等评比活动,用现实生活中的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和舆论导向。利用榜样的辐射作用激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大学生感受正能量,争相效仿榜样,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最后,高校可以利用“偶像效应”,在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中注入偶像文化的元素来不断提升教育效果。要遵循代表性、真实性、时代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发挥偶像的榜样作用,以当代大学生喜欢的一些偶像的奋斗历程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幸福观,用偶像成功的经历来激励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四)加强实践教育,以“创新梦”激励大学生立志躬行

  实践教育就是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认识的理解,并做到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二是坚持投身生活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从而提高思想认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校要加强实践教育,用“创新梦”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志躬行,不断提高实践创新的能力。

  首先,要突出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胡锦涛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三点希望之一。实践出真知,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其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充分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能力。其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创造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机会,拓展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的社团活动和校外的企业实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积极投身于“三下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中,才能使大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充分锻炼其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后,要积极创造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研究和交流学习机会,如协同创新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大学生在比赛和实践中破除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锻炼发散性思维,通过实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倡导自我教育,以“和谐梦”引导大学生慎独自律

  自我教育是一种自发的道德需求,自我意识成熟的受教育者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通过自我认识、学习、调适、反思和改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自尊、自爱、自律的境界。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渴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下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高校要倡导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促进其“知、情、意、行”相互转化,将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导向。要以“和谐梦”引导大学生慎独自律,从而使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和谐,使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并维护社会秩序。

  首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我教育的需求和动机。自我教育遵循“需求―矛盾―自我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内在需求,认识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其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教育主体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认知和监控。元认知以意识为核心对象并对其进行认知调节,培养元认知能力可以不断完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而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自尊心,注重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导轻管”,使大学生真正学会自我管理,达到“教育是为了不教育”的目的,并以“慎独”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 上一篇资讯: [教育论文]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