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教育论文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浅析红色文学作品的当代思政教育意义“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色文学指的是我国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与流行的革命文学、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七十年代之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文学等。红色文学作品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通过大众化的语言对我国革命与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描述,对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优良精神进行了赞扬。红色文学是历史社会意识与生活状态的重要反映,对当代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文学与思政教育简析
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促进了红色文学的诞生与发展。从精神层面进行分析,红色文学实际上是对五四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延续。在红色文学作品中,将爱国精神、英雄情结、理想主义、奋斗精神等作为宣扬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当代思政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红色文学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虽然在文学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却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红色文学作品思政教育意义解读
本文选自红色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青春之歌》进行分析,《青春之歌》创作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背景为我国“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事变期间,其主题内容为青春、革命与爱情。在这部作品中主要对青年学生面对国家的变动所产生的苦闷与奋斗、希望等状态进行了描述。本文从精神与现实两个层面对红色文学的思政教育意义进行了解读。
《青春之歌》的主人公为林道静,主人公身处上世纪三十年代,其形象为觉醒的革命青年。主人公身处困境之后痛苦挣扎,一夕之间就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成为革命青年,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成为了优秀的革命战士与伟大的女性。在小说中,林道静敢于与自己家庭、命运及爱情等进行抗争,体现出了一种非常先进的独立意识与父权反抗精神,注重自由、平等的追求。林道静在自身不断的追求中实现了发展与进步,注重拼搏精神与坚持不懈精神激励了无数的青年人,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功、渴望实现人生目标与价值的心理存在一定的吻合程度。
林道静在对自身价值进行认同与对父权进行反抗的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青年大学生都是在不断反抗的过程中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成长。当代大学生与林道静的反抗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更多地体现在姿态与视觉文化的反抗方面。对我国的红色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以林道静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在不断反抗与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一方面代表了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面对父权制的压迫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选择了防控的形式,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人生价值等;另一方面林道静为代表的青年在反抗的过程中,反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自我价值的认同,而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这一代青年人重视国家与民族利益,关键时刻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这种反抗精神与爱国情怀为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青春之歌》是在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发行的高峰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小说的创作主题几乎全部都是革命、斗争与赞扬,讴歌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赞扬无产阶级与人们群众在斗争与发展中的无畏精神与爱国情怀。《青春之歌》在整个时代产生,自然具备了这个时代所流行的主流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而让《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在整个时期众多的小说中显得别具一格,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
由于《青春之歌》的创作年代的背景与生活的特殊性,导致《青春之歌》中认为个人利益与男女感情的追求是自私的、腐朽的。林道静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青年,在当时的时代是被社会主义所改造的对象,她对爱情既执着又迷茫,最终将理想与爱情结合在一起,将理想作为了自己的最终追求。当代大学生在物质、权力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其爱情追求往往呈现出极端的现象,缺乏道德观。此外,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生活,追求虚无缥缈的浪漫主义,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人独立,最终成为了爱情的傀儡。通过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大学生感受当时的爱情追求,洗礼大学生的精神、纯洁大学生的灵魂,让大学生能够从书中得到启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总结
从《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到主人公林道静的个人奋斗精神,鼓励当代大学生勇于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可以看到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崇高的个人目标与正确的价值观;从当代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解读与思考,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批评与批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林道静爱情追求的理解,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必须建立在社会价值的基础之上。个人追求只有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与个人的健康发展,这正是红色文学作品给大学生思政教育所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