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论文源代码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语文课程建设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大众文化视角下的语文课程建设,希望对需要大众文化视角下的语文课程建设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42页31710字) 
说明:

摘要:中国大众文化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深刻转型的过程中迅猛发展起来。大众文化的快速崛起,不仅完全打破了我国已有单一封闭的文化格局,对官方主导文化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造成冲击,而且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和浸染力渗透进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存方式、行为习惯等,并由此对身处大众文化包围之中的学校教育、语文课程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然而,一方面由于大众文化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和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语文教育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大众文化进入语文课程的道路总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本文尝试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现有语文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文化缺陷,通过文化与教育、文化与课程的关系分析,客观反映大众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大众文化在语文教育中遇到的冷遇和尴尬,并从贯彻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正视我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课程资源四个方面,揭示出大众文化进入语文课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把大众文化资源引入语文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本文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切入,在深入分析大众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大众文化类语文课程资源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开发与利用的策略。随后,从实践操作层面谈了大众文化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一是与课程、教材对接,直接引入优质大众文化资源;二是形成活动专题,提炼、升华大众文化资源;三是融通生活中的内容,激活大众文化资源;四是关注热点现象,转化大众文化资源。最后,提出了大众文化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要认识到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关键作用,着力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高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要“生发于学生,立足于现实”;“要不求穷尽,但求典型”,以确保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务实、适切而有效。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和探讨,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办法,以力图使更多的学校领导、教师能消除疑虑、澄清误解,在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中积极、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大众文化资源,切实改变大众文化对语文教育的无序影响状态,打通一条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新途径,为把语文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众文化 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Abstract :Chinese mass culture is developed quickly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while the economical and social system is turned over. The mass culture grows up rapidly, which not only breaks out the single and closed pattern we used to have but also impacts the main official culture and intellectual elite theory. It as well as penetrates into our daily life vigorously, changing people''s value, the mode of thinking and existence, behavior, habits and so on. It influences the scholastic education and Chinese curriculum deeply, too. But because of the weakness or shortages of mass culture itself, the difficulties in operation and the yoke of tradition beliefs or opinions, rough is the road that leads mass culture to Chinese course. Trying to use several different cultures, the thesis reexamines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urses design. Afte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culture and courses, the thesis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impacts and the challenges to Chinese course education. In an embarrassing position, mass culture also meets with a cold acceptance. The thesis shows the legitimacy, rationality, necessity and urgency to introduce mass culture to Chinese courses. This can be viewed from four aspects -- follow out the basis theory of Chinese courses, confront the reality that several cultures coexist in China,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lives, enrich the course resources. It suppli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vidences. The article confronts the subjects at the point of view of course resource development. 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ourses characteristic s, it probes into the value judgment standard for Chinese course resource in mass cul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After that, it mentions the way to develop and use the mass culture resource in reality. The first way is to introduce the superior course resource combining with the course and textbooks. The second is to form the activity topic, in order to refine and sublimate mass culture resource. The third is to mix with the life and activate mass culture resource. The forth is to focus on the hot spots so as to transform it. Finally, it raises some concrete questions which occur when we develop and use mass culture course resource. We should put the emphasis on the teacher and try to converse the teachers'' opinions during the procedure, which will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velopment. The idea of exploitation is from the students and stands on the reality. It prefers the typicality to the quality, which is to insu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ask. The writer himself also wants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thoughts and methods by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o eliminate the doubts or clarify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education field. We will help to use the mass culture resource actively,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for the sake of getting through a new approach to build up Chinese course resource and devote to deepening the reform.

key word: mass culture Chinese course course resources exploit and utilize


引 言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多年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刺激下,在科技进步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裹挟与带动下 ,中国大众文化迅猛、蓬勃发展,俨然已经迈向了文化舞台的中心。时至今日,大众文化实际上已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已不由分说地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对当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受传统课程文化观、课程资源观的影响,语文课程、教材仍然局限于反映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价值取向。在语文课程和具体教学中,大众文化只能作为一种并不显眼的文化背景被偶尔涉及或注意,较少堂而皇之的进入语文课程和教师的视野(除极少数已被经典化了的大众文化内容)。一边是大众文化如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的渗透进师生生活,影响着语文教育,一边是语文教育有意无意的冷落甚至拒绝大众文化;一边是社会、家长、教师对大众文化这样那样的担忧、鄙视甚至斥责,一边是学生对大众文化的乐此不疲地追逐和义无反顾地喜爱。分析这些“一边冷一边热”如果仅从现象出发就事论事,那只能是各说各有理,成为永远争论不清的话题。
因此,本文用多元文化的眼光,从文化与课程关系角度,透视语文教育、语文课程的现状,审视语文教育、语文课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发现、分析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探求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引 言1
一、中国社会转型与大众文化兴起2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2
(二)我国大众文化的兴起3
二、大众文化盛行面前的语文教育5
(一)大众文化——让语文教育尴尬的文化5
(二)大众文化——被语文教育冷落的文化8
(三)大众文化——促语文教育改革的文化8
三、大众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12
(一)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涵义及分类12
(二)大众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13
四、大众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价值判断与开发、利用17
(一)大众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价值判断17
(二)大众文化类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18
(三)大众文化类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9
五、大众文化类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的问题27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课程开发能力27
(二)课程资源开发要“生发于学生,立足于现实”28
(三)课程资源开发应“不求穷尽,但求典型”28
结 语29
参考文献30
后 记33
参考文献:
一、论著类
许文郁、朱忠元、许苗苗:《大众文化批评》,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
扈海鹂:《解读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朱效梅:《大众文化研究——一个文化与经济互动的角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李显杰、修倜:《电影媒介与艺术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张首映:《西方二十一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孟繁华:《当代中国的文化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
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余昱:《走进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15] 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6]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17]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18]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19] 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20] 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1]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2]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23] 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4] 马彦平:《新课程四大困惑的探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
[25] 魏本亚、时金方:《走进高中新课改:语文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6]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二、论文类
孙文宪、孙妮娜:《大众文化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4期
孙文宪:《艺术世俗化的意义》,《华中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
罗美洁、熊昌萍:《大众文化与语文课程》,《河北教育》,2006年第2期
邹广文:《当代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邴正:《社会转型中的文化转型》,《作家》,1998年1期
李金蓉:《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冲突与互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
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文学经典的命运》,《中州学刊》,2005年第7期
折延东、黎君:《建构有效性课程的理性思考》,《教育评论》,2005年第3期
谢兰荣:《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4期
李治建:《消费文化语境中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的经典化》,《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
胡萍:《图像文化背景下的语文经典性阅读教学》,《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汤宇华:《大众文化对高等学校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的第2期
周士君:《Q版语文何以革了语文教材的命》,《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8日
[15] 徐长山:《大众文化的二重性及其价值引导》,《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10月
[16] 王晓华:、秦红:《精英文化能够拯救大众文化吗》,《探索与争鸣》,1996年7月
[17] 刘彬、鞠胤中:《试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8] 陈时见、朱利霞:《一元与多元:论课程的两难文化现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9] 廖辉:《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课程资源开发》,《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20] 胡疆锋:《不能没有你—谈语文课程目标与大众文化》,《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A期
[21] 范兆雄:《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教育评论》,2002年第4期
[22] 诸慧玲:《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12期
[23] 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

作者点评:
在大众文化仍然遭到非议和众多不理解的时候,本文却把大众文化和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建设结合起来谈,甚至在文中多处对大众文化呈溢美之辞,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被动和尴尬进行直白地描述,这或许会令一些同行或专家反感吧。其实在选题之初我就感到,做这个敏感的甚至带有争议的课题或许会存在一些风险。但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不愿回避现实,更不愿隐瞒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困惑。笔者期望摆出问题,以引起更多同行和专家的关注,更期望把一个一线教师在试图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究呈现出来,以求众多方家指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在大众文化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只是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究下去。
  • 上一篇资讯: 电子学档评价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中的应用
  • 下一篇资讯: 初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相关资讯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文章排行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